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徽匠”李永安

  文/本报记者 陈竞之  实习生 倪琰

  摄影/通讯员 张磊

  17年在外面打工,除了春节之外,安徽泥水匠李永安只回家三次——女儿出生一次,儿子出生一次,母亲生病一次。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钱。去年春天,他拿出积蓄加贷款,为家人在小镇上买了一套商品房。春节将近,李永安离带着全家搬进新居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梦起独山镇

  新居的所在地,正是李永安的老家——六安市独山镇。

  镇虽小,有山有水,历史上还出过16名将军。这是小镇的骄傲,也是李永安的骄傲。他打小就听祖辈说,他的太爷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可惜二十多岁就战死沙场。太爷爷战死后,李永安的祖辈、父辈就没离开小镇,三、四月采茶,八、九月收稻,过着简单的务农生活。

  李永安和姐姐、弟弟都在爷爷留下的祖屋长大。黄土做墙,茅草为瓦,李永安八九岁的时候,茅草屋才翻成了瓦房。再到1995年,李永安结婚,家里又将平房翻成了楼房,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梦想。

  这时,李永安已经是一个学成多年的泥水匠,不满足于小镇的收入,结婚第二年,他就跟随老乡到常熟打拼新天地,又过了两年,他把二弟也带到常熟。

  ■打拼江南城

  在常熟,李永安吃住工地。20平方米的彩钢工棚,两张叠床,四个人住,李永安睡得很香。

  “这比起以前的工棚可好太多了。”他告诉记者,多年前出来打工,住的都是“油毛毡房子”,在泥地上用毛竹搭起架子来,再铺上几片芦席就成——住在那里面才叫受罪,夏天像蒸笼,冬天直透风,不过对于李永安来说,这点苦不算什么。刚打工那会脚底老被钉子扎洞;还有三伏天站在楼顶浇筑混凝土,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冬天站在脚手架上大风凛冽,瑟瑟发抖,这些都不算什么。

  “只要有钱赚,就开心”。因此,李永安的脸上总是透着憨厚的笑容。“刚出来打工的时候工资才一千多元,一年一年地涨,现在一年差不多能做340工,算下来能拿5万。虽然辛苦点,但想着家里能过上好日子,就值。”

  一日三餐,李永安花不了十块钱。早上两个馒头,中午或晚饭打半斤米饭,打点蔬菜,有时再加一块肉,一顿饭就这么解决了。

  ■难解是乡愁

  17年了,这个城市依旧让李永安熟悉而又陌生。

  每一年的工地都是新的。五金市场、小商品市场、国土管理局、新区医院、海福新城……今年,李永安又来到了虞山镇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五新花园建设工地。看一座座高楼在自己和同伴的手下拔地而起,并没有给李永安的内心增添多少成就感。他就像是巨大的建筑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跟着机器转,但自己向往的天地却在别处。

  这些年来,李永安错过了很多:孩子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学校家长会……但是,每天忙完之后,他都会打电话回家,和老婆说几句贴心话,对儿女嘱咐两声,感受实实在在的温情。就要升高中的女儿,在全校同年级400个学生中能排上前60名,这让他有点得意;小儿子不爱读书,他就在电话里对他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像爸爸一样出来当泥水匠。

  偶尔李永安也会像孩子一样盼着暑假。到了那时,老婆会带着两个孩子到工地附近住几个礼拜。见到孩子固然高兴,但租房子又是一笔开销。于是最后李永安总让他们没过完暑假就回家,因为他心里有笔账,“要买房子,得省钱”。

  ■佳节又团圆

  新房子终于在年初买到了,三室一厅,107平方米,是景观房。这房子每平方米要3000多元,比看不到景观的同小区房子贵了好几百。可这钱,李永安舍得花。“阳台朝南,大太阳一天从早晒到晚,过马路就是公园,还能望见山,风景可好了。”

  房子装修好也有小半年了,添置了各种家电。“一间我和老婆住,一间给儿子,一间给女儿。”李永安计划在老宅过完年,看个好日子就全家搬过去,他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露出憧憬的笑容。

  离愁正是越到佳节越浓厚的吧。即便家里还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几个小菜,来来往往也就那些个亲朋好友,日子还是像往年那样串串门,喝喝酒,打打牌,但李永安早就买好了车票,一天一天数着回家的日子。

  一年300多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为的就是和家人团聚的一个月;17年辛苦打拼,灰头土脸,为的就是有这一天,家人能因为自己的奋斗而过上好日子。

  普通人李永安幸运地实现了他的简单梦想。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

标签: 李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