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要继续推进“百村体育健身工程”,重点支持偏远薄弱村健身设施建设,为镇、村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空间,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参与度。

文◎政协常熟市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的大力实施,我市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体上成绩喜人,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锻炼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市政协开展了主席专题视察调研,围绕主题开展座谈讨论,提出了如下意见建议: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关键在于认识要有新境界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事关全体市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是一个地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水平的一杆重要标尺,是广大群众幸福指数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要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幸福常熟”的重要载体的高度,认识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在促进民生幸福、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将其着力打造成一项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工程、一项惠及百万市民的民生工程、一项实现城乡一体的造福工程。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在于措施要更具操作性

———科学规划,突出区域平衡和山水特色。针对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足和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委员们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自觉维护专项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侵占或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基础上,加快对已规划布局的泯泾、新厍、琴湖三个片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同时,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特别要加快对乡镇办事处和偏远薄弱村公共体育健身点的布局。要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一镇一中心”的外延,把撤乡并镇后人口规模仍然较大的非建制镇纳入其中,规划布局一个规模适中、设施较全的健身中心;要继续推进“百村体育健身工程”,重点支持偏远薄弱村健身设施建设,从规划上体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努力为镇、村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空间,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参与度。要充分利用我市特有的自然山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确保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加快对虞山、尚湖、昆承湖区域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的丰富和完善,在休闲健身设施中“显山露水”,使市民在游山玩水中强身健体。利用昆承湖东南区域已经投资建设但未完工的沙滩浴场,规范建设包括滨湖露天游泳场的综合健身康体设施,既避免昆承湖水域目前存在的非正规、无秩序的“野游”现象,又可让广大市民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愉悦、体质得到提高。要巧妙利用好古城区的文物名胜古迹,将其通过健身路径方式串联起来,让市民在散步健身的同时又得到地域特色文化的熏陶。要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安置房建设、商品房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的前期规划中,并在建设中确保规划不折不扣的执行。

———创新思路,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针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用财政资金进行保障的力度。同时,对于目前农村公共健身器材购买资金由市体育局一家承担的现状,可研究制定“三家平摊建设”的办法,即由市体育局承担三分之一的器材购买资金,其余三分之二则由镇、村平摊解决。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前提下,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采取企业冠名、社会赞助的方式,让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投身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中来。要建立社会资本投入运营回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有序投入。管理部门要尽早出台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并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要明确管理模式、管理主体、管理机制,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成后不能提供持续性的服务。

———营造氛围,推动健身活动全民化。要加大“围墙内”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力度,让有健身意识的群众有更好更多的锻炼去处,用足用好学校这块阵地;要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体育场所、设施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场地的使用效率,减少体育场地建设的重复投入,真正实现便民、惠民。要加快推进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工程建设,提高民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做好调研工作,根据我市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及早公布,尽快实施;要结合智慧城市网络体系建设,搭建医保卡健身刷卡消费的信息平台,为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的推进奠定数据平台基础,真正实现医保保健康的功能。

———加强管理,打造全民健身大环境。针对不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经常遭到破坏的现象,委员们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和热心人士、志愿者的力量,加强对恶意损坏或盗窃公共体育设施行为的日常监督,对情节较为恶劣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寿命、利用效率。对于公共健身场地和校园健身场地对外开放后带来的治安问题,公安部门要适度安排警力进行巡查和监管,改善公共区域治安状况,打造和谐的锻炼环境。要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维修投入力度,安排人员定期对设施进行巡查,并及时加以修复。要在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立监督维修电话,通过全民参与,共同维护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转。要完善体育场馆、健身中心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体育协会、民间力量参与公共健身场馆的运营管理,为市民体育健身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健康发展。■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 体育设施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