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越亲近越没耐心?

                                     

        读者们是否在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面对父母、配偶、子女等关系亲密的“自己人”时,表现出的耐心,往往不如对同事、同学、朋友等“外人”。一旦“自己人”未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理解时,便会非常愤怒进而指责对方“拎不清”;可是一旦“外人”表现出相同的反应时,反而会耐心地解释,以便用平和的方式让对方理解自己。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有耐心,越不肯迁就?最近,市民吕女士就通过虞城情感热线,向咨询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育儿理念引发母女冲突

        周末休假,吕女士和丈夫便来到了女儿家看望12个月大的外孙女,本该是一个惬意的周末,但她却因为抱孙女时女儿的一句话而闹得不愉快。

        当天,吕女士走进女儿家大门,看到外孙女活蹦乱跳地来迎接自己感到非常高兴,立刻伸手抱起了可爱的孩子。就在这时,女儿对她说:“快去洗了手再抱。”吕女士听到后,觉得自己最想抱孙女的时候竟然被叫去洗手,于是立马和女儿吵了起来。

        “嫌我手脏,会害你女儿不成?”吕女士愤怒地对女儿喊道。“你从外面进来,手上都是细菌,洗下再抱总不会错。”女儿连忙解释道。“你小时候,我回家抱你从来不洗手……”就这样,母女的争吵开始了,吕女士的陈词无非就是“我是孩子的外婆,怎么可能害孩子”,女儿的滥调则是“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注意点卫生总是没错的”。

        由抱孩子的小事,引发了一对母女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母女之间不肯迁就,没有设身处地照顾相互的感受。可是母女两人,在同事和朋友面前,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但两人在一起时却常会吵得不可开交。吕女士对她和女儿之间的这种“怪异状态”感到十分不解,其实很多夫妻、母女闹别扭时也常常这样。

        心理定势不同是主因

        为什么对亲近的人反而没有耐心,不肯迁就呢?这是因为,人们面对“自己人”和“外人”,心理定势不一样。

        在亲人面前,我们比较习惯用单级省略式思维沟通。所谓单级省略式思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对方,或者单方面地认为对方应该知道和理解自己。比如,夫妻中的一方,一旦碰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把情绪表露在脸上,想当然地觉得对方应该知道自己此时需要什么,把沟通这个环节省略了,郁闷憋在心里不说,却期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支持。对方却情商不“高”,猜不到脸上表达的意思,就会产生不满。于是,双方之间的一场大战便开始了,“拎不清”“不懂我”“连你也不支持我”等陈词滥调便会漫天飞。

        但是,在面对“外人”时我们却更有耐心、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亲人朝夕相处,相互已经很了解,应该无条件地理解和支持自己,而“别人”是有距离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支持需要充分沟通,需要付出努力。但实际上,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达成默契,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对家人的期望其实过高,但可悲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认识,反而把这种过高的要求当成“天经地义”。这种对两类人截然不同的心理定势,便造成了“内紧外宽”的怪异现象。

        家是一个包容的港湾

        家,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港湾,我们往往会卸下所有“外人”面前的伪装,不受约束、放肆性去还原自己的“本性”。

        在外面受了太多的委屈或承受了压力,没有地方可发泄,也不能随心所欲。回到家,就回到了自己的地盘,面对“自己人”,没有失业和人际关系的危险,可以尽情地发泄心中的不满,让家人做你的垃圾桶。这一切或许是正常的,但如果面对亲人的宣泄,妄图要求家人通过“猜谜”来实现,那么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同时,沟通时对亲人用“嘲讽、贬低、责骂”的方式,来让自己宣泄,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甚至强行要求对方做不喜欢的事,自己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给亲人却带来了压力,甚至留下伤害,冲突就从外部蔓延到了家庭内部。

        “自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样要靠耐心的沟通来维持。当他们之间发生争执时,如果能和对待“外人”一样,用耐心和宽容来争得对方的支持,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那么双方就会发现彼此的表现多么荒唐。对自己的身边人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吧,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欠你。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 脾气 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