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不知不觉产生的教育误区

        在不易被家长察觉的孩子首个叛逆期里,家长们很容易在陪伴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误区。导致孩子的行为越来越离谱,甚至对他们今后亲子关系的发展和性格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因素。下面,就让笔者来提醒下首个叛逆期教育中家长们常常进入的误区。

        强制

        所谓强制,就是当孩子做出“坏行为”时,父母用强制性手段制止孩子的行为。常见的就是,对孩子大声呵斥“你不准”“你不能”,并且把孩子强行“抓起来”控制。这样的教养行为极度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方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脾气较差具有较强的暴力倾向,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因此,在孩子的“首叛”中,需要的不是强硬训斥,而是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较强的危险性,父母就没必要采取强硬手段干涉,需要的是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让孩子树立“正确”与“错误”的概念。这么做不仅手段平和,也利于培养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更为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榜样,否则所谓的“引导”不会产生多大效果。

        要挟

        教育中的要挟,常见的就是当孩子作出“坏行为”时,父母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言语,尽管能让感受到要挟的孩子乖乖就范,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了阴影。在他们的理解能力下,很容易把父母“不认同孩子坏行为”的概念,偷换成父母“不认同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父母接纳。

        所以,在孩子“首叛”中,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更要让他们明白父母的教育措施是“对事不对人”。一方面,家长在孩子做出错误行为,依然得作出接纳他们的表示(比如拥抱等),而不去假意“威胁”;另一方面,当他们改正错误行为后,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更好地明白父母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自己本身。

        比较

        有时,急躁的父母看到别人家乖巧的孩子后,很容将其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常会对他们说:“你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多乖,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这样的比较,不仅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可,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自卑,产生自我否定后降低自我接纳。

        其实,父母拿别人家孩子比较的初衷,并不是真的羡慕别人家孩子,而是希望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那么,给孩子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所产生的效果绝对强于“比较别人家孩子”。规则是物不是人,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比较而否定自己。而且,在奖惩规则激励下,正确的行为被奖励后,会被孩子强化;相反,“不乖”行为被惩罚后,则会被他们的弱化。当然,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度量得适当把握。

        溺爱

        有过于严酷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过于宽容的教育方式,这种过度宽容就是溺爱。具体表现,就是毫无原则地让孩子的行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常见话语是“宝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力和约束力,而且表现得非常自私。

        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坏行为”时,不愿过于严格可以理解,因此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自动停止,弱化他们“干坏事”的体验;当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转移注意”之术则未必有效,此时要进行“冷处理”,既家长不用对他们严厉谴责,也无需满足不合理要求,只需把他们晾在一边即可。他们的“削地光”等诸多“耍横”行为过一段时间后都会自动停止,因为他们会发现“耍横”完全无效。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 误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