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择业引发的各种心理

        文/本报记者 严婷

        又到一年毕业季,许多大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备战寻找工作,制作个人简历、联系实习单位,还有连面试的着装都已准备就绪。但不少人却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准备:心理“充电”。求职、择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们既会遇到外部社会的障碍,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近期,“虞城情感”接到了不少来自毕业生们的倾诉电话,一些人不同程度因为择业的不顺而产生了“负能量”。

        制图/范黎毓

        焦虑心理引发情绪低落

        咨询者小谢在2个月前的一天,第一次在一场大型的招聘会上递交了几十份个人简历,这些简历全部都是往大企业、大公司投的。招聘单位告诉小谢,过一个星期会通知面试,当时小谢心里挺兴奋,心想总会有一两家大公司录用她。过了2天,一家公司通知小谢参加面试,小谢作好准备欣然前往。

        面试结束后,小谢天天开着手机,生怕错过招聘公司的电话。两个星期过去了,小谢仍然没有接到对方的电话,更没有其他公司通知她去面试,眼看着马上就要毕业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小谢每天总在想:为什么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自己面试时表现得不好,还是哪里出了问题。小谢的心情变得非常烦躁,焦虑,做事也没有以前专心,精神也不好,看到身边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小谢的情绪更加低落,又不愿意和别人说,无法化解不良情绪,内心十分痛苦。

        求职受挫,在毕业寻找工作时属于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小谢却因为心理受挫准备不足以及受周围同学影响后引发了焦虑、苦

        闷、迷茫等负面情绪。作为小谢,首先,需要正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坦然承受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其次,调整择业心态,不能只关注大企业、大公司,应该有长远眼光;最后,要清晰地认识自己,放松心态,告诉自己找到工作的早晚,并不与自己的能力绝对挂钩。

        自负心理错过适宜工作

        网友“旭东”在学校同学的眼中称得上是佼佼者,党员,担任过四年学生干部,策划和组织过学校许多大型活动,各种获奖证书也有不少。求职开始时,不少单位都相中了他,但他总是觉得这些单位不适合自己,以自己的条件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最后都一一回绝了。

        后来,看到许多同学都找到好工作,旭东开始着急了。某次,国内某知名大型企业招聘销售部门经理,虽然只有两个名额,但旭东还是信心十足,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这个职位一定十拿九稳。结果,第一轮面试后,他就泄气了。面试时,当考官问他学习经历时,旭东对答如流,但当考官让他谈谈对公司营销观念的看法时,他却语无伦次,因为他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只是看中了该公司的名气,想着今后能够在同学和朋友面前争面子,对于公司的情况却一点也不了解。第二天的测试,旭东自动放弃了。

        旭东的失败是自负心理造成的。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名校的优越感,被不少用人单位垂青,从而形成了自负心理。他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自负自傲情绪。在这样的情绪惯性下,求职者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等印象。或者,求助者自己也产生“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不如意”的想法,过高的眼界不利于求职,会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

        从众心理反耽误自己

        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还有一类人会将多数人的意见当成评价自己的依据,这便是从众心理的一个特征。有这类心理的毕业生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

        咨询者“泉水”的儿子小张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系,小张毕业时,跟着几位关系好的同学一起决定到企业工作。于是,大家纷纷行动,很快与几家公司签了约。泉水深知儿子性格内向不适合去企业工作,便建议儿子认真考虑后再决定,但是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去了,小张心想,自己不去岂不是违背了与朋友一起的决定,显得自己太懦弱了?于是,小张没有多想便和一家企业签了约,同时拒绝了一份比较适合自己的计算机老师工作。工作没几个月,小张就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到单位的氛围中,也觉得自己的专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心情感到压抑,上班时情绪不佳,泉水看在眼里却不知该如何为儿子排解低落的情绪。

        小张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与周围人相一致的行为时,他觉得,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没有两样,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类似的工作环境中,在就业前暂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但在实际工作后,小张遭遇的挫折也这正是由于他先前严重的从众心理造成。有小张如此心态的毕业生,往往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看清自己的优劣势,缺乏自信心,更没有为自己做好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人云亦云,模仿着周围人的步伐,殊不知适合别人的未必也就适合自己。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 择业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