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道启东南归虞山

文 庄剑刚

行走在山间树林之间,呼吸着林中带有阵阵清香的空气,那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每一次行走,都有着不同的感动和理解。于是,我会去筹划画一些自己想画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眷恋,倒不如说这又是一次对自己观照写生的考验 ,这样的事情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儿时的记忆依然是那样的清晰,记得第一次登上虞山,还是在上世记七十年代初。那时的虞山树木还不怎么茂密,能看到远处裸露的山石,最难忘的还是山风飘过来的那阵淡淡的清香。那时在我的世界里只有这座虞山,总是带着崇拜的心理,会经常用铅笔去描绘。

慢慢地,我接触了中国画,学习传统山水,从芥子园画谱中发现里面山石的皴法似曾相识,时常会联想到虞山。从此我逐渐从古人的画作中去领会,从真山真水中去寻找一种感悟。

时隔几十年,所有的一切都已变成往事,唯独痴迷于国画的情愫无法改变。带着浓浓的兴趣,渐渐踏上了画画这条我由衷喜爱的艺术之路。这期间,进出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从中国绘画的历史和理论中去吸取营养,从名山大川中去感悟世界。也许带着对虞山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结,我始终产生着去描画它的一股冲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虞山虽不大,但很精致,它有蜿蜒的山坡,也有峻削的奇石,有崎岖的山路,也有潺湲的涧水,这一切,总让你流连忘返。近十年,我几乎跑遍虞山的每一个地方,做了不少写生,也画了不少关于虞山题材的作品,尽管不尽人意,但始终乐此不疲。

在我的心目中,历代绘画宗师犹如一座座巨大的丰碑屹立在面前,我们在这丰碑下仰望,徘徊,有时甚至不知所措。北宋的丘壑,元代的笔墨足以让我肃然起敬。就常熟而言,元代黄公望、清代王石谷、吴历等留下了大量传世作品,为后人赞叹。虞山,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丘由此而名扬天下。

十年前,我曾临摹过王石谷的《虞山枫林图》,那是一幅立轴作品,描写虞山的秋色,整个画幅中很难找到虞山的踪迹,但从那笔墨间依稀能感受到虞山那份熟悉的气息。

清代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为后人称道。一代代宗师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于发展。如今的虞山不再是荒芜萧条,而是万木郁葱,气象万千,大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意,如用传统元素来表现它,显然会苍白无力。

当代涌现出许多画家的成功之作能给我很多启发,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傅抱石带领下的江苏画院全体画家组成写生团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他们以扎实的传统基础敢于创新,画出了一大批反映当代面貌的传世佳作,开创了现实主义美术的先河,推动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前辈们的作品及艺术思想给了我创作精神上的支柱。

2001年,在常熟国际大酒店绘制的33mX2.5m的常熟全景图中,我充分借鉴了大量前辈的作品,并结合实地写生,成为我第一幅面向社会的虞山题材作品。

四年前我偶尔去虞山北麓,重建的三峰寺让我眼前一亮,绿荫环绕下的三峰寺显得格外庄严,身临其境,不觉心旷神怡,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油然而生。但怎样把如此美妙的景色跃然于纸上?这是一个难题。几年中,我无数次去那里,去感受那一份恬静,一份清凉。终于在去年春夏之交,我以该题材创作了取名《和风拂来》的作品。

“ 外师造化”是每个画家必须具备的,也是必须去做的一门功课。当你在自己的画室里苦苦寻求时,大自然会告诉你许多答案。通过写生而获取题材,这样出来的作品是最具有灵魂的作品。

人们总是把人生的历程称为“春秋”,而大自然四季的变换是必然的规律。春天的来临,使大地慢慢地复苏,吐出一片片嫩绿;夏季深绿色的树叶能使你忘记酷暑的炙热;秋季金黄色的银杏和那彤红的枫叶使你觉得悠然;冬天的一场大雪会使你感受到世界的洁静。古人们已把春夏秋冬的画法作了技法上的归纳,而四季山水也是画画者乐意去画的题材之一。

用虞山作为载体去表现春夏秋冬,这是我画虞山以来第一次的想法。今年年初,我着手开始了对虞山四季的创作。

虞山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选择主题应围绕虞山本体,但虞山虽小却景致繁多,建筑当为最能体现象征的标志。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我选择了尚湖、剑门、西城楼阁和言子墓道。为了四幅画的协调,产用浅绛法较为合适。

《湖甸春意》是一幅自认为淡雅的作品,之所以采用尚湖景色来表达春意,主要是在山与湖之间更容易显示春天的气息。以前我喜欢用绿色来体现湖边的田野,这次我用灰调来表现它,这样的效果反而加强了春天朦胧的气息。

剑门这个题材前后画了许多,大多采用写生稿来作真实的描绘。为了体现剑门的雄峙之势,这次我借鉴北宋时期表现高山峻岭的图式,应用高远法,着重刻划山石的肌理关系,再加云雾的处理,使画面具有高山仰止之意。

西城楼阁与城楼是虞山十八景之一,如今在旧址上得以重建,蔚为壮观。为了表现秋的氛围,采用了传统的夹叶法把它层叠起来,以此来衬托建筑,用城墙的斜跨度加强画面的节奏,使画面富有灵动和张力。

言子墓道位于虞山东麓,与仲雍墓并立,故称双陵。这里古木参天,牌坊碑林井然耸立。这里记载着虞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们把这里称为“双陵怀古”。既然是怀古,那必须在画面上突出一个古字,用雪景来表现比较确切。杂树的刻画很重要,白雪覆盖下繁密的枝干透出盎然之气。大凡画雪景以烘天地来衬托雪的洁白,而在这幅画中我用大片的远山来衬托前景,也不失白雪皑皑之意。

虞山,对我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如果说在我的作品中能流露一份真实情感的话,那得感谢这片大地对我的滋养,由此而产生一种爱,这是唯一能给我智慧的源泉。

每一次的创作,似乎都很激情,当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画第一笔开始,我会把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尽情地把自己的情绪泼洒。但当画作完成时,往往已不再感动、甚至很遗憾,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但每一次会带来新的思考。我知道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每迈进一步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庄剑刚

2012年6月18日于亦萍堂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虞山 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