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感动着,坚持着,自信着

□西歧

一年半时间的偷闲采访、深居简出、灯下敲字,终于换来了这样一叠近20万字的书稿。此刻,我的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欢愉。

想当初,几乎所有的友人,在闻知我要来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劝我放弃的建议。大家分析说,要写好一位活生生的农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开笔容易续写难,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装模作样,写出真实性难,写出可读性难,兼顾真实性与文学性更难,解决出版问题难上加难,故而,与其中途放弃,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放弃。

其实,我的本意并不仅仅是要来写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来还积存在心中已经很久很久的一个深深的亏欠。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本也是一颗种田种子,少年时代也常常下田,知道种田的不易、种田的劳累、农民的困顿与无奈,当年在粮食部门工作,也曾经无数次地见到过因为卖粮难而爆发出来的农民的怒火、流淌出来的农民的苦泪。然而,我终于摆脱了农民的宿命,书包翻身,“脱离了苦海”,由种田种子变成了读书种子,最后做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以为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多少年来,可有哪个农民没曾怀抱过跳出农门的强烈渴想?

然而,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人,对农业始终都是魂牵梦绕、不离不弃、殚精竭虑。旧谣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的口头禅却是“谁都不来种,吃什么?!”

我之遇上他,纯粹是缘于一次偶然的邂逅。可就是这一次的偶然邂逅,却引发了我灵魂深处的大地震,令我心潮翻滚,不能自已。一方面是“三农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另一方面,那一小群皮色黝黑、衣衫褴褛的老头老太留守在乡村、留守在田头默默地耕耘,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大众的吃食,再一方面,我的这位主人公,是多次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一个“财富英雄”的机会,一头扎进了拯救乡村环境、拯救食品安全、拯救良田、拯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艰苦战斗。

原来,我的幸运和幸福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啊!

我的这位主人公的毕生战斗,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留给后人的唯一历史遗响吗?

城市霓虹闪烁,车流如潮,歌舞升平。乡村“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于是,我就想,我的这位主人公,是应当载名于史册的。然而,我不是史家,不是作家,充其量只有本事写写小文章,我且期待。

后来,我的这位主人公终于出了名、出了大名,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成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绿色责任贡献奖”获得者,成了“破解‘三农困局’的勇敢探索者”,成了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的首位农民。然而,等呀等,终于仍然没有等来有人来系统地记录他的奋斗、他的艰辛、他的不屈、他的贡献。

于是,我便有了不揣浅陋且来一试的念头。

于是,我就埋首投入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当中。

我一向懒散,喜欢网上棋牌游戏,常常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我一向随性,从无计划性,缺乏恒心和毅力,脚踏瓜皮,滑到哪算哪。当是为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的缘故,我居然于不经意中医治好了懒散和随性的顽疾,我居然创造了在不误本职工作、不误照顾家务的前提下,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完成了20万字篇幅的长稿的“奇迹”。

稿子出来不久,携稿参加一个文友聚会,劈头就接到一个提问:“你的预想读者是哪些人群?”我不假思索,照理回答:“所有人群。上至庙堂高官,下至升斗百姓。”众皆不语,表情各异。因又问:“预备联系哪家出版社出版?”我知道问者的言下之意,便答:“总有慧眼识珠者。”

其实,作为作者,只要在写作的时候有自信心,有使命感,尽到自己的良心、心力就可以了。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最珍惜的两样东西,一字一句皆关情。我写了,倾诉了,歌颂了,也就了了那一个萦绕久久的亏欠。至于有没有人来读、有多少人来读、读了的人会不会引起共鸣,当是顺其自然的事,勉强不得。

前几日,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副总谢红女士对我说:“写完了就是胜利”“我们这个时代迫切地需要弘扬高健浩这样的精神”。

不管别人读着的时候、掩卷的时候会不会被感动,反正,在作者自己,于采访、构思、选材、撰写、修改的过程之中,是自始至终都感动着的,那些帮助作者校稿的同事、朋友是感动着的。

感动着便坚持着、自信着。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西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