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亦耕亦读 知足常乐

文 潘建峰

父亲是个农民,七十多岁了,但仍在耕作,跟村里许多老农民不同的是,他每天看报纸。在我的记忆中,从我懂事起,父亲手边就不缺报纸。这几年,《扬子晚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恢复高考那年开始,有关高考的新闻他就一直很关注。这几年,我们学校高中已停招,我只关心中考,对高考的新闻几乎已反应迟钝。每年六月高考结束后那段时间回家,老父亲总是跟我讨论高考的话题,有时我还接不上话,问他哪来的信息,他说,看报纸啊。

父亲小时候,我们老家郑家桥是一个乡村中相对热闹的地方,有一所完小,但能坚持读到小学毕业的人很少,父亲小学毕业后,按理该跟其他人一样在家踏踏实实地务农,但父亲还是坚持去读了当时福山的农耕初中,对当时的贫寒农家子弟来说,这可算是求学的最高追求了。

父亲后来当过小队会计、大队会计,到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到镇上供销社采购站工作,采购员要走南闯北,父亲每次回家的时候,行李中总不缺报纸。从我上学起,父母对我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因此我上学很认真,唯恐落在其他同学后面。真正的转折点是1977年,我刚读初中时,国家恢复高考,懵懂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当广播和报纸上传来这一消息时,父母竟激动不已,跟我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真可谓是耳提面命。于是,从那时起,我放弃了本来乐此不疲的许多游戏,星期天也不再去钓鱼、趟螺蛳,开始埋头于那时其实还很简单的课本中。上了高中以后,更是夜以继日地苦读。大年初一也在家中温习功课,1981年总算通过高考,迎来了父母欣慰的笑容,虽然只考取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但在那高考录取率很低的年代,已算是不错的了。

到我女儿上学时,我在福山中学任教,平时工作繁忙,我父母给我带女儿,在村里小学上学,女儿幼时颇为顽劣,但有一个优点,学习从不放松。三年级到镇上小学就读时,我惊喜地发现小孩已养成了认真完成作业、自觉预复习功课的好习惯。如今,女儿学业有成,在国外大学里工作,细细想来,我父母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而我多年来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主要也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

父母年事已高,但仍在辛勤劳作,有时我颇为内疚,但他们很满足,虽处在偏僻的乡村,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培育了我和妹妹,培育了我女儿,还为培养外孙出了很多力,耕种土地的同时,也在培养下一代方面有了收获。

近两年,老父在读报纸的同时,还认真阅读镇里的《时尚海虞》杂志,《时尚海虞》时常有我的文章登载,老父总是戴着老花镜细细看,有时还要对我的文章作一下点评。近年,每逢节假日我总要回家陪老父小酌一杯,他时常还要跟我探讨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他就常常关照我说,要知足常乐,认真工作。对父亲的话,我依然像读初中时一样句句遵从,我也总是告诉他,我一定会克己奉公,辛勤工作,为家乡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虞山镇 公民道德 宣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