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你的孩子有分离焦虑症吗?

文/本报记者 金玮

宝宝一旦离开母亲就会烦躁不安?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他总会大哭一场?只要与亲近的人分离他们就会明显缺乏安全感,这一切其实都是孩子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常常令年轻的父母们手足无措。

普通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依附于亲近之人,获取保护与关怀的本能。对于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莫过于他们的父母,与父母在一起时对外界的恐惧会很快被父母化解。但当这种依赖表现过度,与年龄不相适应时,便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便形成了分离焦虑症。

 

鉴别 注意宝宝的情绪反差

一般而言,分离焦虑症主要出现在儿童 3 周岁以后的学前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通常会被送进幼儿园与父母 (或主要看护者,下文均以“父母”涵盖)分离,他们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会判若两人,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差,鉴别起来十分容易。

从社交上看,宝宝与父母在一起时会非常地活跃,能与父母开心地聊天玩游戏;在幼儿园时,他们则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对集体活动和游戏统统不感兴趣,似乎只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老师和同学表现出极其冷淡的态度,几乎不说话,反应也比较迟钝。

从恐惧程度看,只要父母陪在身边,他们就不太会惧怕黑暗,也能安然入睡,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害怕情绪。可是只要父母离开他们一定的距离,他们就会非常担忧,也很难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入睡,即便睡着了也很容易做噩梦,平时也表现得非常怯懦。

从反抗程度看,他们比没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反抗程度要强很多,特别是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只要遇到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很容易做出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等行为。

此外,从生理上看,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宝宝,长时间处于与父母分离的紧张状态之下时,严重的会反复出现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

 

成因 源于父母的过度焦虑

分离焦虑症形成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因素、负面事件因素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先前父母对孩子过度焦虑和担忧的情绪。这种情绪导致他们对孩子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他们依赖性增强、独立性降低。

当孩子学会爬行时,他们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并非一体,便会产生分离焦虑,表现出一定的适应。但这对父母的影响反而更大,因为父母会发现自己需要为孩子付出更多的担心。比如,孩子不会爬行时,父母将他们放到床上感觉其很安全;会爬行后就完全不一样了,父母会担心孩子乱爬摔到床底下。于是,父母们内心的焦虑会成倍增长。

此时,过度焦虑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会对孩子做出很多安全限制。然而正是这种安全限制超出合理范围时,就会形成一种过度保护。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变得畏首畏尾,降低了自己探索世界的欲望与能力。

最糟糕的是,父母这种过度担心孩子受伤害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会对外界产生恐惧。于是,他们便十分迫切地需要父母的保护,来缓解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过度增长的依赖性,导致孩子们不愿意去培养自己的能力,独立性便随之下降。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旦真的需要与父母分离之时,他们便会感到自己的“救命稻草”突然消失,原本的世界立即“崩塌”,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成倍增长。

 

应对 让孩子获取新的依恋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我们该怎么办?分离焦虑症的根源在于,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过分依恋所致,只有让他们变得独立,善于在新环境下寻找到新的依恋,分离焦虑症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一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分离焦虑症。要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就要在生活中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在其中获得成就感,直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帮助孩子消除新环境下对主要照看者的排斥心理。比如,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向孩子表达“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你”的意思,让他们在心理上至少不讨厌老师,消除入园后看到老师就紧张的不良情绪。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在家时,家长可以对孩子多夸奖老师和气、漂亮,让孩子知道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在新的环境下,他们知道依然有一个值得依靠的对象,就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安全感。

此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交更多的好朋友。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世界不是只有父母,对父母依恋程度会慢慢降低,一旦分离后焦虑的情绪就会缓解。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 亲近 分离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