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我们的玩具 我们的游戏》之一 “车”铁环和“掼”陀螺

文/潘建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南乡村,农民们的生活维持在勉强解决温饱的状态。这一点从我们小学校同学们的衣食上就能清晰地看出,早上同学们上学大多没有正式的早饭,有的在家里吃一碗红薯稀饭,有的拿一个蒸红薯或一块蒸南瓜边走边吃,如果有谁偶尔早上能有一块粢饭糕或两根油条吃,那就是很奢侈的早餐了。路远的同学把午饭带到学校吃,饭盒里纯粹白米饭的时候不多,往往是掺了麦粞的米饭,而所带的菜常常是萝卜干、菜干等,难得可能有一两段咸带鱼。很少见到同学穿新衣服,那时还不强调计划生育,如果在家排行老三老四,那常常是穿的老大老二曾穿过的打着补丁的衣服,还有童谣唱:大大着新,二二着旧,老三着点布零筋。上衣的补丁往往是在肘部,裤子的补丁常常是在膝盖处和屁股上,从补丁的针脚大致能看出那个家庭母亲的针线水平。但艰苦的生活并不妨碍我们童年的快乐,我们不可能有商店里买来的玩具,但我们也有不少自制的玩具,也有许多小伙伴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上学放学路上,经常能看到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滚着铁环在奔跑。铁环构造简单,用铁皮或铁丝弯成一个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圆圈,再用一根粗铅丝或粗铁丝做一个手柄,手柄的一端用老虎钳拧一个U形的钩子。把这个钩子套在铁环上,左手将铁环放到地上向前送一下,右手用手柄趁势向前推,铁环就能轻快地滚动起来。那时农家都有木桶,当木桶破旧得再也不能用时,将箍桶的那个铁圈拆下来,就是一个理想的铁环。曾有个同学将母亲晾晒在外面马桶上的铁圈拆下来当铁环车,结果被父亲结结实实一顿打,一时引为笑谈。

初学车铁环的时候,要选择较为平坦的地方,比较理想的是学校的操场,比操场更适合的是生产队的打谷场,因为打谷场一般是用青砖铺就的,车起铁环来更加轻松,沿着打谷场一圈圈地车,其兴奋劲不亚于现在的孩子骑着高档赛车在飞驰。慢慢地,技巧越来越熟练,车着铁环在窄窄田埂上也能轻快地穿梭,身手好的同学还能车着铁环穿过小树林滚过小水沟。有时,放学后同学们要在操场上来一场小型的车铁环比赛,常常汗流浃背后才背着书包回家。有时,两强相遇还要来一回角逐,车着铁环相互碰撞,以撞翻对手的铁环为乐。

与“车”铁环一样能锻炼身体的还有“掼”陀螺,我们把掼陀螺叫“掼菱角”,还把菱角叫做“犟猢狲”。陀螺的做法并不复杂,找一段长七八公分,直径五六公分的树段段,央求村上的木匠削光滑,再削成上圆下尖就可以了,然后要找一根两米来长的细的棉纱绳或麻绳,掼的时候先把绳子紧紧地绕在陀螺上,把陀螺尖端朝下竖在地上,然后用力抽出绳子,陀螺就能在地上直立旋转,过了一会,陀螺会转得慢下来,此时,就要用绳子抽它,让它继续旋转,不抽不转,大概这就是把它叫做“犟猢狲”的缘故吧。抽要有一定技巧,要找准部位,绳子抽不到陀螺的话,不起作用,如果抽到上半部分,陀螺就会歪歪扭扭地倒下,甚至往斜刺里飞出去。掼陀螺的地点也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最好是光滑的砖地上,否则一有坑坑洼洼的话,陀螺转进去就会歪掉。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季特别寒冷,我家旁的鱼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冰面就成了我们嬉戏的好地方,在冰面上掼陀螺,转得特别匀称,一阵子陀螺掼下来,寒冷似乎就被驱散了。

(海虞镇文学协会供稿)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