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注意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暗示

文/本报记者 金玮

如今,随着“二孩政策”的持续深化,年轻父母在子女教育上遇到的问题,远比上一辈父母要复杂得多。笔者有时也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比如最近就有位母亲向笔者反映,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哥哥无论在学习成绩、交际能力、兴趣爱好上,都比弟弟优秀很多。

通过询问,排除了家庭矛盾等外部因素后,发现问题都源于父母从小对兄弟俩的不同认知所致。哥哥从小就比较听话,而弟弟则非常爱哭,所以父母时常赞扬哥哥而批评弟弟。殊不知,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表扬与批评都带有很强的权威暗示,如果感情色彩差异越大,未来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也会越大。

 

罗斯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塔尔曾经做过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得出了 “罗斯塔尔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证明了权威方对非权威方赋予强烈的心理期待后,这份期待往往能很好地奏效。

这个实验发生在 1968 年,罗斯塔尔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以赞许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交给了学校老师,并告诫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可靠性”。

但实际上,学校老师不知道名单上的学生都是毫无规则随机挑选的,罗斯塔尔也根本没有去看“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的答卷成绩。但奇迹发生了,8个月以后,罗斯塔尔再次针对 18 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之前被他们随即列入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加活泼,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罗斯塔尔认为,他对于学校老师而言是权威,而老师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权威。当他把“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嘱咐不要告知学生时,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情绪与态度已经变得非常积极。也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很好地暗示并影响了那些学生,才出现上述实验结果。

 

你觉得孩子强他就会变强

最近的咨询中,那位双胞胎母亲告诉笔者,孩子出生后的半年里,哥哥和弟弟的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哥哥同样会哭,只是比弟弟哭得少一点而已。然而正是这小小的差别,却对她和丈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哥哥很少哭,因此小夫妻安抚哥哥时会显得非常有耐心;而爱哭鬼弟弟就很不幸,小夫妻看到这小家伙哭的时候就感到头痛,安抚没多久就会皱起眉头,甚至开始骂孩子。家长作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情绪会自然而然地被孩子接受,哥哥接受到的是家长的耐心与平静,而弟弟接受到的则是急躁与不安。

两种不同情绪背后,产生的是两个孩子对自己不同的评价,哥哥接收了家长耐心与平静的情绪,就相当于罗斯塔尔实验中,那些“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学生看到了老师赞许和期待的目光;弟弟承受了家长急躁与不安情绪,就类似于那些被贴上“坏学生”的孩子,整日听到周围人的指责。

最终的结果就是,哥哥在家长的平和情绪中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对世界也很好奇,各方面能力增长起来自然就比较快。反观弟弟,他在家长的急躁情绪中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不敢去触摸世界,成长的速度就被限制住了。所以,只有你觉得孩子强,孩子才可能变强;反之,你觉得他弱,他容易变得更弱。

 

赋予孩子积极关注

那也许有人会说“内因才起决定作用,家长的态度只是外因,所以笔者的言论是胡说八道。”没错,辩证法的观点的确如此,但孩子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他们出生时没有“我” 这个概念,认为自己与家长是一体的,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事实上属于“内因”范畴。而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与家长、老师等权威逐渐分离的过程。

所以,如何赋予孩子积极关注,才是年轻父母们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笔者的咨询案例中,家长看到了哥哥的乖巧,便在照顾他时给予了很大的耐心;那么“爱哭鬼”就真的一无是处吗?相信答案是否定的,只是要看家长有没有发现孩子优点的能力。一旦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家长的“权威暗示” 就能从消极变为积极,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面对叛逆期孩子的一些反常表现,有的家长会认为子女“不懂规矩”,有的则看到了孩子“有主见”。前者会带着不满的情绪去控制孩子,后者则会带着理解的态度去引导孩子。孩子们受到家长两种不同情绪下的权威暗示,最终产生的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金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