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谁种田?如何种田? 太仓璜泾“智慧农业”展示农业现代化新场景

璜泾镇各村都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太仓北,长江边,璜泾现代农业园迸发出“农业有奔头”的盎然生机:

这片粮仓,已经有95后的汗水浇灌,小伙伴们开农机,搞烘干,玩转物联网,“驯服”新装备,青春的力量种下了无限的希望;

这方沃土,孕育的农产品可不一般,出口蔬菜基地里的西兰花、荷兰豆、菠菜等成为海外市场的“香饽饽”,“高颜值”的农产品带来了土地的“高产值”;

这处田园,是当地宝贵的生态空间,更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独特资源。

农业园西北角的雅鹿村,则是述说“农业有奔头”的闪亮主角,也是诠释“田野有希望”的生动注脚。

一个95后接过祖父手中的种田接力棒

采访当天,农业园农机仓库旁边的空地上,正在进行一场教学演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几个小伙子试图“驯服”一台刚刚“列装”的农机新装备。

人群当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屡败屡战,多次尝试后,终于能驾驭这台新装备。只见他双手扶着农机慢慢往后退,平整的土地上,一米左右宽、覆盖着一层黑色薄膜的田垄渐渐做成功了。

“这是一台小型起垄覆膜一体化农机,操控起来不容易,感觉比开汽车都难。”男孩叫何嘉程,雅鹿村土生土长的95后。

农业委培生,何嘉程身上的特殊“标签”,代表着他的特殊“身份”——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太仓市联合专业农校精心培养的一批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农业“生力军”。

两年来,共有三个农业委培生来到雅鹿村。何嘉程说:“种田一点都不简单。学校是在平地上开农机,真正到田里,根本不行。”

何嘉程刚下地,意外连连:夏忙插秧时,插秧机陷在了水田里;耕田时用力不当,犁刀耕断……除了意外,还有辛酸。秋收时,从割稻到种麦连续40多天,他和小伙伴天天加班,尤其是稻谷烘干时,人跟着机器24小时连轴转。

何嘉程的父母一直在企业里上班,没有种过地。讨教种田常识,何嘉程只能找祖父何卫新。这位72岁的“老地头”,至今仍把自留地侍弄得有模有样。

看着孙子开着新农机在田里干活,何卫新说:“我种了几十年的地,从来没开过农机!今后种田,只能靠年轻人了!”

从祖父手中接过种田接力棒,面对这片土地,何嘉程有希望,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同龄人相比,目前待遇有点低;做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空间在哪里?5年的签约服务期满后,还要不要继续在这里干……

璜泾现代农业园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几个95后小伙正在学习操控小型起垄覆膜一体化农机。  □记者濮建明摄

“智慧农业”展示农业现代化新场景

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面对这个时代之问,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

2010年,雅鹿村顺应大势,组建了雅丰农场专业合作社,全村5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自主经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三个农业委培生“茁壮成长”,村里划出60亩农田给他们“练手”。何嘉程说:“目前各类农机器具基本能搞定。”

璜泾镇农技站副站长倪雪荣说:“目前农民年龄偏大不说,能力上也远达不到标准化、机械化发展的要求。目前,璜泾镇已有20个95后农业委培生,上上下下对他们寄予了厚望。”

要想种好田,光有“何嘉程”们不够,还要靠“机器换人”。去年,省农机管理局、财政厅联合启动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太仓作为全省5处示范点之一,选择在雅鹿村的蔬菜生产基地先行先试。

倪雪荣说,今年选择西兰花、菠菜、甘蓝三种蔬菜作为试点,引进一整套小型农机,覆盖了耕地整地、播种、移栽等种植全过程。何嘉程“搞定”的小型起垄覆膜一体化农机就是该工程的一部分,生产效率可提升30%—40%,倪雪荣说:“机器稍加改动后,还能增加收割菠菜的功能。”

根据测算,引进的播种机,一台每天可抵30个左右人工。一年下来,亩均节约成本两百多元。农机供应商的技术人员介绍,此前开展过鸡毛菜种植试验,由于播种均匀,不但节约了种子使用量,亩均产量也提高150公斤。

农业园还植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在农业园,“智慧农业”浓缩成农业生产发展新“场景”:鼠标成农具,田头入屏幕。

农业园农产品直销中心的显示屏上,大棚内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等指标果蔬生产情况一目了然。农业委培生范盈丹轻点鼠标,就可以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

璜泾现代农业园共有1.5万亩连片农田。

一个“回”字形风光带圈出农旅融合“蓝海”

“搞农业,必须要回答一个现实的问题:纯农业利润低,仅凭农作物产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有限。”倪雪荣算了一笔账,稻麦田一年的亩均纯收益不超过800元;蔬菜基地根据品种不同,高的亩均纯收益5000元左右,低的亩均纯收益2000多元。

提升农业附加值,农旅融合是一片“蓝海”。

璜泾现代农业园共有1.5万亩连片农田,分属雅鹿村、孟河村、杨漕村、孙桥村。顺着园内大路走一圈,雅鹿村的休闲采摘,孟河村的吴家湾花海,杨漕村的红色旅游,孙桥村的原生态冬桃林,四个村的农旅项目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璜泾镇副镇长杨翠珠说:“我们把整个农业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目的就是四村抱团、协同发展,实现从直销到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转变,让游客想来、来了有得玩、玩了能住下来,提高农业附加值。”

去年底,连接四村,环绕1.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回”字形农旅风光带正式建成。农业园也形成了以生态稻种植为基础,以设施农业、现代园艺和经济林果为重点,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的农业新图谱。

如今,借助农业园的平台,各村对同类产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设计包装、统一质量标准,实现品质有保障、产品有品牌、产业有效益。目前,农业园打造出“璜泾大米”“鹿杨果蔬”“孙家桥草莓”等9个品牌。

2017年,农业园农产品直销中心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超220万元。同时,农业园带动了周边15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为周边35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苏报记者 王乐飞 顾志敏 孟海龙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 太仓 农业 新气象 新时代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