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市淮安区:繁华之上盛开文化繁花

绿柳成荫的里运河畔,时常响起动人的节拍;温馨静谧的图书馆里,处处是静心阅读的风景……住在淮安市淮安区的人们,每一次穿街过巷,都能感受到文艺的脉动;每一回举手投足,都能嗅到城市的芳香。

自从淮安区周恩来故里景区成功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核准,一张全新的文旅发展蓝图迅速铺展开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联姻”、推进运河风情文化进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文化圈”……一个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活动广泛、文化群体多元化、文化品牌丰富的淮安区,正在成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载体。

构筑城市文化网络 焕发城区新活力

在淮安区河下社区的排练大厅里,周阿姨正在练习她的手语舞蹈,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周阿姨习惯了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可是她曾经只能在破旧的小区院内和几个舞伴局促地练习。自从河下社区定位为“文化服务型”社区后,她就不用再为场地烦恼了,还能参加合唱、舞蹈、京剧、乐器等各种文体队伍,业余生活丰富多了。

2018年淮安区文化馆送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淮安首届“文艺”大比拼活动开战,“魅力淮楚万众欢歌”百场演艺活动如约而至,在商场、车站、社区,文艺的魅力四处飘散。用淮安区文化馆馆长的话说就是,文化建设就是要做“工匠”,不仅要把文化引进来,更要把文化送到百姓面前,让人精神富足、生活满足。

自2018年淮安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以来,省市文化部门拨付投入1600余万元,与省文投合作的文化项目,前期投入达7500万元,区本级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6000余万元,经常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达1300余万元……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是资源与服务的共享,是百姓文化生活的新高度。

经过近年的文化建设,淮安区在102个社区全部创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全区3个街道、23个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建成社区文化广场139个,社区图书角、棋牌室258个。

升级推动群文建设 提升品牌影响力

音乐奏响,声音和鸣,还没走进社区的大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合唱歌曲就从室内传了出来……

在淮安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这样的合唱团,他们定期在社区、广场演出,唱给小区的邻居,也唱给自己。

“活了40多年,过去很少看文艺演出,现在有了平台,我们成了主角,除了广场舞以外,还有秧歌、合唱、模特走T台,小曲更是天天唱。”淮安区文化馆合唱团的陈红说,这美美的幸福来自“文化惠民”工程。

曾经,社区宁静寂寥,几乎没有群众文艺活动,麻将、扑克、电视机就是全部的娱乐内容。如今,各社区天天热热闹闹,群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自成为国家5A级景区后,淮安区加大了群文品牌的打造力度,打造多场大型演出,还有中央大街文化节、社区文化节、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纸偶展览、等30多个区级品牌节庆活动,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老街音乐会、故里文化节、古镇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在成为淮安区标志的特色品牌活动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探索创新服务方式 激发群众源动力

新华书店的一楼,一位老大爷,倚靠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目不转睛地看着。自从开展“悦读时空——你我共赏阅”的活动后,新华书店的人便络绎不绝起来。

淮安区图书馆不仅开启了“图书馆+书店”的模式,还建立了“图书馆+课堂”的新模式。他们细分读者兴趣,开设针对性公益课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展了两百多场活动。

淮安区将全民阅读工程、高标准建设开放式图书馆、推行“市民购书政府买单”模式、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培养特色鲜明的街(镇)文化、组织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等作为主要任务,把“文化惠民”作为2018年为民兴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加快推进文体中心建设、街镇文化中心建设、“文、图”两馆总分馆建设、数字文化淮安建设及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目前,淮安区已拥有集文体、娱乐、服务于一体的11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社区26家,最大的达到5000余平方米。建有区图书分馆26处,总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320处,在全省率先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0分钟群众体育健身圈。

同时,淮安区将数字建设列为重点,在互联网+时代,将文化建设有效融合,打造“淮安数字文化云”,为淮安区群众提供“一站式”信息公告、场馆预约、活动组织、品牌推介等公共文化服务。

2018年,淮安区将继续完善这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及特色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打造“魅力淮楚·故里文化生态季”、智能化体育公园、“书香淮安?全民阅读”系列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时值初夏,激情流淌的江淮。淮安区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上,铜锣鼓、广场舞、太极拳……各种节目轮番上演,百姓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这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印证了在淮安区无尽繁华之上,正盛放着千树万树的文化繁花。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 第一线 院士 全都 精力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