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橘子红了

李昀轩

霜降那日,翻看王羲之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那段时间,恰巧见友人游东山,摘新橘。印象中的东山,一直与物产丰富挂钩,清明前的碧螺春,端午前后的枇杷,夏至的杨梅,秋天的湖鲜、太湖蟹、板栗、银杏……以及此时随处可见的橘子。但是,其他时令之物尽管也具清嘉之味,却没有像橘子这般,能撩拨心头的那根弦,想必一切都因为青春时期看的《橘子红了》罢。记忆中弱化了情节,只记得耀辉(黄磊)彼时青涩的面庞,秀禾(周迅)的纤细与敏感、大太太的隐忍与付出、老爷的沉稳与成熟、老宅中梳妆的日常、橘园的丰收、背景乐的凄迷、晚清民国的女性衣物、白色的衣服、披散的黑发……

东山,她就像一层颜色沉着的纱幔,轻盈、飘渺,却也厚重。在苏州认识一户陆巷人家,住着老宅子,收着古董、明清老家具,家风朴素传统,每每去陆巷古村,四处走走转转,那种熟悉极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里仿佛还在民国……而《橘子红了》那部电视剧当年正是取景于此。

看着这一组水汽迷蒙、色调清冷的照片,又重温了一遍《橘子红了》飘摇的芦苇荡,船桨缓缓划着,太湖里的水清泠泠的,大太太睡在雕花架子床上,做了一个梦:一个穿着红嫁衣的新娘追着她的新郎,希望他留下,可是拿着手提箱的新郎头也不回地离去了。只留下一句:等橘子红了,才回来。于是,橘子成了整部剧的“文眼”,而大太太一直在乡下守护着这片橘园,直到容颜已逝。而“等待”,也成了贯穿始终的主题。等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她没能够为自己所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

《橘子红了》后来也拍成了电视剧,导演是李少红。李少红几乎是呈现了原著的一切。该剧的原著作者是儿时就很喜欢的琦君。记得她写自己母亲的发髻,父亲娶了姨太太后母亲的委屈与忍耐;写惹人乡愁的桂花雨,花香与父亲点燃的袅袅檀香交织在一起。曾有一段这样的话语:“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

看《橘子红了》也是这样的细微感觉,把自己放在那个年代,看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选择,也就明白了人世间的种种无奈,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老爷在城里娶了交际花做二太太,在想打赢这场仗之际,大太太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秀禾。一个长得极像她年轻时候的姑娘。以前总是不太明白,女人为什么总要通过一个更年轻的女子来留住男人,也许随着年纪的渐长,才慢慢明白。正如这里的大太太通过秀禾,想挽留住老爷的人与心。剧情并不惊心动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是缓慢。但不知怎么就时常因为一些镜头、一些对白而汩汩流泪。剧中的女性,都各有各的悲哀。深谙封建礼教的大太太深爱着她的丈夫,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权衡事宜,为了让他有子嗣,不惜寻一个年轻姑娘。而秀禾则为了报答对大太太的恩情压抑着自己对容耀辉的喜爱;二太太和她们两位都不一样,她面对老爷,会撒娇,有脾气……最后,两个女人都怀孕了,而老爷也得知自己并没有生育能力。

在最初的争夺战中,大太太总对秀禾说着:“女人一旦嫁了人,自己的心情就退在其次,要跟丈夫的心情保持一致,丈夫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在丈夫面前,要永远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这样才能笼住他的心,让他宠爱你。这一切,都是为了喜欢她的男人。”剧的结尾,秀禾难产,老爷、大太太又握着她的手百般疼惜地说:“我们不生了,其实没有孩子也没有那么重要。”

大太太最初的观念非常男权,极具封建色彩,但她所身处的大时代背景便是如此,所以唯觉可悲可叹。而且她又不是顽冥不化的,对晚辈包含着爱意。正如琦君文中一贯的母亲意象——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因此结尾处虽然是悲剧,依旧有人情之暖,就像秋冬熟透了的橘子。

如今的东山,依然保守着这迷人的古旧气息,不是刻意布置出来的古旧,是那么自然的、素朴的生活原貌。陆巷古村落里,有明代重臣王鏊的故居。也有一些不那么有名的明代宅邸,在风雨飘摇中成了长满杂树的断壁残垣。橘子的红在秋冬之际,有一股暖意。它的酸甜既能解渴,还可助人食欲,它清新的香气愉悦人心,橘皮、橘络、橘核还有药用价值。橘子,很亲民,也惹得诗人墨客的偏爱。最朗朗上口的莫过于那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而沈朝初吟来的“苏州好,朱橘洞庭香。满树红霜甘液冷,一团绛雪玉津凉。酒后倍思量。”让人想起那熟悉极了的寒冬之夜,橘子、指尖的凉,茶与酒的温交织着,烛火里的脸上有着缱绻的深情,心是暖的。

有了文学的滋养,橘子早已脱离了简单的水果本身,恰如《项脊轩志》中的那棵枇杷树。因为一点秋冬的色彩,橘子的成熟,想起写《橘子红了》的琦君、朱自清笔下那个步履蹒跚的父亲、黄磊的旧日专辑《等等等等》……很认同黄磊说,喜欢琦君对人的厚道,她的小说人物没有大恶大坏,只是时局所趋,让这些人纠结在一起。因为自己欣赏的,也正是琦君内心无尽的温厚和善良,而属于她的橘子,则是乡愁的延续。

时序转换,橘子从霜降的初熟到如今熟透了的红,生命的历程愈发丰盛。又一位友人穿起旗袍,去往那橘林深处,亲近那些乡野之间多了劳作的身影。这里的老人家没有安享晚年的想法,一辈子都这么辛勤,与土地、树木为伴。夕阳投在他们苍老的背影和布满褶皱的面容上,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的片刻,与锦衣玉食有些遥远,却有着生命质朴的温暖和感动。

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该不爱了。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