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常熟搬到浙江桐庐,为了一个心中的执念。历经两个春夏秋冬,蓝图化为现实。
每日晨昏进出,汽车是在山间缘溪穿行,山高迢迢,有突兀的巨石,有葱茏的林木,犹如隔世;忙碌,让家乡古城、和古城里生活的亲友们都已经活在脑海里。时常会感觉自己的车就像 《溪山行旅图》中的骆驼,前行的状态也有点像人在世间生活的脉搏,山涧常有溪水潺潺应合,这就是诗情画意了!
穿过吊桥,循竹径步道而上,经过半山无边泳池,绕过一丛芭蕉,看到极简的餐厅,右边是两栋黄泥夯土墙的老房子,夯土墙上两字:深渡。转头看时,远山青黛,连绵叠翠,这个地方是我们最初的本心——想在山里,有一个舒适的所在,可以和自己对话谈心,也可以给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朋友这样一个地方:发呆看云,品茶读书……一切的缘起,都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然后,就有了“溪山深渡”的诞生。
80多年的老房子是夯土老墙,像是范宽的雨点皴创作,充满了质感和画意。我们做了点改动,利用极简的空间美学来对应这年代感强烈的房子,视觉上产生一种新的碰撞。4栋房子,11个房间,房名大都粹自于范仲淹的《萧洒桐庐郡十绝》里的诗句,“乌龙山霭中”“心共白云空”“绕舍石泉声”“家家竹隐泉”“笑上木兰舟”千年前的诗句幻化成了一个个房间名:山霭、云空、石泉、竹隐、笑上、惊雨、解颜、掩映、雨前、清潭、鸟鸣。不得不提一下茶餐厅外,有一丛巨大的芭蕉,不知是哪一辈的原主人种下的,从我们看到时就决定要保留这丛芭蕉,慢慢又体会到它的存在,赋予了“溪山深渡”一种高雅的格调。
细心选择了一切的家具、内饰和家纺产品,等到一批批客人入住后赢得认可的时候,想起两年建设期的辛劳,明白将真正进入民宿的经营管理期,在时下民宿业态将大洗牌的当下,想着以满腔的真情对待每一位客人,希望客人能够得到和我一样的观感和体验;常会有客人发现我们的枕头、被子或者浴巾是不同于常的舒服,我愿意和客人分享很多细节故事,颠覆传统理念的想法和用材更是得到了客人的认可……那样的时刻,内心会溢满一种叫满足的幸福感。
山居生活的一部分是和山村原居民的相处,学会了不少生活小窍门,认识了很多山里的植物和动物,常有尾巴颜色艳丽的四脚蛇在路边一闪而过;春天时跟着村里人上山挖笋,笋从山上到下锅上桌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我尝到了这辈子吃到最鲜甜的竹笋,之前对笋的认知不过就是春笋和冬笋,山居生活之后才知道有石笋,黄洛笋,雷笋等品种,舌尖淡淡香甜,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口感;3月底摘茶叶,那种嫩到极致有一层白色绒毛一叶一芽的嫩芽头,集满58000个芽头才能炒半公斤的特级龙井,用自己的指甲掐,食指和拇指的指甲间都是黑的,闻着会有淡淡植物香味,对这样的龙井茶着实会从心底里发出敬重;夏季涉水过溪,带着孩子捞鱼,享受山溪水的清冽凉爽、山间晚上的清凉;秋季的时候各种蝴蝶翩翩起舞,天青色等烟雨时聚集在花坛边,又是一种奇异的景象;超长身体的螳螂挥舞着长长的大刀,可以让我打发半天的时光,观察一朵花开,心中的柔软又岂是他人能够理解;冬季时,下了雪后的满山素裹的容颜,总感觉雪白的溪山深渡如童话般存在于独立的山腰。
我总是喜欢在雨后,对着满目的青绿,取山泉水,泡一壶茶,可以读一本书,可以挥毫;云烟雨雾变幻无穷,常常会花很多时间看看云,看看远山,捧杯在手只看云展云舒,仿佛伸手便可掬云在手。山居生活半年多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折磨自己很多年的咽喉炎已经不治自愈了,惊喜于山居生活给予的意外收获。满山的负氧离子,无污染的山泉水如此养人,相遇是缘分。
这样才是理想的山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