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改革开放40年】从手工贴号的纸板票到实名磁质票 老铁路人讲述南京站40年巨变

龙虎网讯(记者田宇宙通讯员祖韬)从彻夜排队购买火车票到手机终端轻松购票,从手工贴车次、座位号的纸板票到实名磁质车票,从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南京站的几名老铁路人,他们参与和见证了铁路运输的巨大变化,听听他们讲述铁路运输变化的40年。

从纸板票到实名磁质票乘客购票更方便了

南京站售票车间副主任陈连生1986年参加工作,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售票方式的变化,他告诉记者,92年以前的售票窗口都有两个放票的大柜子,两个柜子上总共有240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有100张到某个方向的车票。有人买票时,售票员先要将票打出来,根据乘客需要贴上车次和座位号,再盖上骑缝章。“人脑要当电脑用”,陈连生告诉记者,这种纸板票的售票方式对售票员的要求非常高,售票员要熟记240个小格子内的车票所对应的目的地,还要熟记票价表,一定不能出现差错。并且那时候还没有计算器,售票员要用算盘计算价格、账目。如果出现钱数差错,都要售票员自己补上。

南京站客运车间主任刘继武向记者介绍,1996年初上海铁路局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南京站成为全国最早出售计算机软纸车票的车站。2001年9月18日全国第一台实时查询、预售客票的铁路无人自助售票机在南京站投入使用,从此,南京站的售票服务率先进入自助时代。2011年1月19日,随着12306网站开通电话、网络订票、自助售票成为旅客买票常态方式。据统计,目前南京站互联网售票占比达到80%以上。

乘客不用彻夜排长队买票售票窗口现金收款减少了

南京站售票车间值班员陈恩蔚告诉记者,2011年以前没有互联网售票的时候,春运期间连夜排长队买票的现象非常严重。“当时我在南京站售票窗口工作,同事们开玩笑说‘不能再排了,再排就掉玄武湖里了’。”陈恩蔚说,当时放票时间是零点,很多人带着板凳、铺盖24小时排队买票,有时候去往热门方向的乘客排了一天还没买到票都很正常,放票后几分钟就卖完了,只有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能买到票。现在乘客出行大多数会选择在网上买票,售票窗口再也见不到排长队的现象了。现在的售票窗口则以退票、改签业务为主,自助售票机可以24小时为乘客提供售票、取票业务。

记者了解到,90年代以前,乘客购票都是用现金结算。陈恩蔚说:“在80年代的时候,窗口每天的售票量很小,但是每个售票窗口每天的收款也有十几万元。而现在乘客基本上都是在电脑、手机或者自助售票机上进行买票,多使用支付宝、微信、银行卡进行付款,窗口的现金结算非常少,一个窗口每天能收3万元都是比较多的了。”

客流构成发生变化 务工人员坐高铁的更多了

90年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东南沿海的城市转移,在春节前后形成务工潮,铁路系统开始提出了春运的概念。南京南站车间主任刘咏梅告诉记者,当时春运期间的主要客流为务工人员,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领着孩子,有的还带着锅碗瓢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在春运铁路客流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商务流、务工流都比较多。

刘咏梅告诉记者,务工人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保护自己,他们一般都是上车后找一个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座下来,并且听从列车员的指挥。她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最近几年坐高铁的务工人员多了,以前的时候铁路运力有限,车上超员严重,相对其他交通工具火车还是最便宜的,务工人员大多收入不高,他们都会选择乘坐火车出行。随着务工人员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也会选择高铁出行。”

火车站服务多元化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曾鸣亮是南京站客运车间客运员,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母亲都是铁路职工,自己的儿子也在铁路系统工作。1979刚上班的时候他是南京站的一名送票工,当时负责每天骑自行车给各大中专院校送票,一天的工资只有8毛钱。改革开放后,坐火车出行的人多了,根据乘客需要,1982年南京站成立了“服务公司”,他便又去了服务公司上班。当时服务公司类似于现场的小超市,为乘客提供餐饮、商品服务。“其实主要是售卖鸡蛋糕、面包、花生米、火腿肠等零食,那时候售卖的饮料都是用橘子粉、酸梅粉兑水冲一下。”曾鸣亮说,现在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内有很多的餐饮店,也有自助售货机,完全能满足出行乘客的各种需求。

据了解,根据计划,今后5年,南京有关铁路直接投资将逾450亿元,间接投资1000多亿元。到2020年全国新一轮铁路布局完成后,南京铁路枢纽内引入的线路将由目前的4条增至10条,最终形成南京站和南京南站两个主要客站,沪宁高铁、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杭城际高铁、宁安城际高铁,宁启城际高铁,宁合城际高铁,沿江高速铁路,宁通高铁等在这里汇集,通向扬州、上海、杭州、芜湖、合肥、北京六大方向。届时,南京将成为“华东新枢纽”。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