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美丽中国 · 网络媒体生态行 | 秋日刷屏的银杏隧道找到了,背后的故事你绝对想不到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 文 何刘 / 摄)每年秋天,一张银杏隧道的照片就会刷屏。但你或许不知道,这条银杏隧道就位于江苏北部的一个村子里。10 月 25 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 " 美丽中国 • 网络媒体生态行 " 采访团来到江苏邳州。都说 " 邳州银杏甲天下 ",在这里小银杏发展出了大产业。"+ 产业 "、"+ 景区 "、"+ 民宿 "……" 一棵树的风景 " 背后,邳州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富民路径。

从卖果卖树到卖风景,网红隧道年吸客 300 万

转眼已入秋,再过不久就是赏银杏的好时候。而在徐州市邳州铁富镇姚庄村,最美便是在秋季。在姚庄村,有一条 3000 米长的道路,是被誉为最美银杏路的 " 银杏时光隧道 "。眼下,一幅金色的地毯正在慢慢织就。再过一个星期左右,金黄的叶片将挂满 3000 多棵银杏的枝头。走在其中,仿佛穿越童话世界一般。

10 月 25 日,虽然是工作日,银杏隧道内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每年这个时候开始,对姚庄村的村民来说,都是最忙碌的时候。不仅要在林间捡拾银杏果,还要忙活自家的民宿和农家乐。

在姚庄村支部书记冯刚看来,银杏确实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姚庄村 2724 亩的耕地面积上,种植的全部都是银杏,有 30 万棵的银杏林。"80 年代银杏果市场价格非常可观,村里开始进行产业调整,由种小麦、玉米到全部种植银杏。" 冯刚说,银杏全身都是宝,银杏叶、银杏根、银杏果都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村民们家家种植银杏,供给给镇上的银杏科技园做原料。仅仅计算银杏种植收入,去年姚庄村人均收入达 29200 元,比邳州全市人均收入高出 1 万元。

更令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家门口的银杏路竟成了网红景点。原来,早期的银杏隧道只是村子里很普通的一条生产运输路,路两旁种植银杏作为行道树。当时每天都有货车拉着银杏树向外运输。然而,货车在行进的过程中,车上的树干与路两侧的银杏枝叶相互蹭压,久而久之形成了拱状的隧道。2011 年,一位摄影师到此以银杏路为景荣获国际大奖。自此," 时光隧道 " 声名鹊起。姚庄村也以此为契机,发展生态服务旅游,通过老百姓开展农家乐和民宿,卖土特产增加收入,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近 300 万人次。

绿色变金色,银杏树成百姓增收的 " 摇钱树 "

如今在邳州,通过土地流转,以银杏为依托,发展彩叶乔木类苗木种植,成为富民增收的 " 不二法宝 "。

在邳州市港上镇,银杏种植不仅培育了银杏产业链,还形成了潜力巨大的富民链。今年 34 岁的冯成是港上镇半庄村人,已经从事 10 多年的银杏苗木种植。2006 年,他承包了村集体土地 30 亩,发展大规格银杏苗圃、采叶小苗培育基地和挂果银杏。目前,每年对外销售成年苗木 100 余棵,可产生经济效益 22 万,银杏叶、银杏果产生经济效益 5 万,近 5 年来创造利润近 140 万。

追溯历史,银杏在邳州的栽培史已有几千年,规模种植始自 80 年代。经过 30 多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市现有银杏种植面积 50 万亩,银杏资源总量、银杏优良品种培育量、银杏标准化栽培和银杏苗木交易量均是世界第一。在不断擦亮邳州生态底色的同时,银杏也为富民增收创造了新路径。

环境好了,游客来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在发展银杏产业的同时,邳州打响了 " 一棵树的风景 " 品牌,以 50 万亩银杏种植面积、30 万亩连片银杏林海为根基,打造银杏特色发展片区,在卖果卖树的传统盈利模式后,开启了 "+" 号模式," 时光隧道 + 银杏小镇 + 银杏景区 "," 民俗馆 + 农家乐 + 主题民宿 + 银杏系列加工产品 "…… 银杏景区年吸引游客 350 万人次,银杏系列加工产品年产值突破 20 亿元,银杏树正由绿色变金色,成为百姓增收的摇钱树。

(编辑 高霞)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