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依托“一带一路”,江苏“朋友圈”越拓越大

荔枝新闻讯(记者/祝亦楠)“一带一路”倡议已提出五周年,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科研合作、跨国技术转移,打造包容、开放、互惠的国际合作平台?屹立“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又是如何以科技打开“筑梦空间”的?

11月8日,在由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江苏第六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期间,举办了“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专题交流会,中外与会代表就共享实践经验,推动沿线国家展开更高水平、深层次和宽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交流。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

由江苏省农科院创办的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农业“走出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经理严辉民介绍,明天种业与缅甸的合作经历了从“种子走出去”到“种业走出去”到“农业走出去”三个阶段,在蓖麻和豆类作物的合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前蓖麻的种植主要是中国、印度和巴西,近几年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国内的种植逐年减少,80%要依赖于进口。去年,明天种业与农科院开展了杂交蓖麻的研发,并在缅甸安排5000户农户进行了种植,取得了成功,且产量是当地蓖麻产量的一到两倍。在严辉民看来农业企业要“走出去”,关键还是技术要“走出去”。“只有有了技术,才能建立自己的壁垒,成果转化进而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目前,该企业正在缅甸建中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包含综合创新中心,科技产品展示、加工物流仓储等,农科院的油料作物、蔬菜、稻米等先进育种技术也将在当地进行研发实验。

在农业合作方面,得益于跨国合作的还有肯尼亚。肯尼亚埃格顿大学作物分子实验室的建成就是促进中肯合作的重要成果,对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发掘、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合作研究,提高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影响深远。

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副校长理查德·木瓦

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副校长理查德·木瓦介绍,埃格顿大学和江苏的合作是从1995年开始的,重点在教育领域和农业科技领域开展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中肯双方在农业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多以小农户作业为主,中方的农业技术和种植经验对肯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在中国很常见的温室,几年前在肯尼亚还是新鲜事物,近年来已经得到大力推广。而肯尼亚气候干旱,农业灌溉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理查德希望今后双方在此领域能够有长足发展。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愿景,理查德·木瓦还表示,江苏医药业比较发达,而肯方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如何盘活好肯方中药资源、研制相关产品还需要依托江苏该领域的技术和专业人才。

 过去五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院所从江苏“走出去”,与此同时江苏也为更多国外企业、科研院所“走进来”培育肥沃的土壤。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副校长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

今年7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与雨花台区合作,成立了南京华曼信息技术研究院,这也是俄罗斯第一家顶尖高校院士团队领衔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成为国际创新载体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的成功典范。该大学副校长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介绍,学校已经连续两次来南京参加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并指派俄罗斯科学院通信院士沙赫诺夫作为研究院负责人,将瞄准电子信息核心关键技术和创新系统集成研发等领域,重点开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创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

江苏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近年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方向与合作领域。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探索设立专项,支持“一带一路”技术合作项目。江苏积极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服务平台和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参与承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一批中外机构共同倡议成立江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联盟。省内一批高校院所及企业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如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在海外共建农业科技园区、为发展中国家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还启动了江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线上服务平台。有理由相信,未来江苏国际间合作的“化学反应”会越来越多。

新闻多点料

中国·江苏第六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宁开幕

11月8日,由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江苏第六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共有800多位境内外嘉宾参会,期间将举办专题交流、高峰论坛、对接洽谈等活动。

大会先期开通了“网上在线项目对接交流系统”,方便境内外参会代表提前开展在线交流。三个月期间,共有666位境内外机构代表注册,551位代表通过审核,其中中方企业代表420位,外方机构代表131位。经过前期互动预约,确认进行大会现场一对一洽谈对接285对。

目前,全省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并与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业研发合作共同资助机制,近五年累计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0多项。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