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运河文化主题论坛精彩亮相长三角文博会 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长三角,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为全国1/6,经济总量占全国1/4,长三角城市群正阔步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大运河,上下2500余年,绵延3200多公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沿线8省市以不到全国10%的土地,承载全国1/3的人口,贡献全国近半的经济总量。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新华日报社、解放日报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和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运河文化”主题论坛,作为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专题论坛之一,29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论坛。江苏省13个设区市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省属重点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社科院专家、江苏驻沪企业高管和大学生代表共同参会。

大运河与长三角相融共进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被确定为国家工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大运河遇上长三角,会碰撞出怎样令人心潮澎湃的风云际会?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作为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见证,中国大运河像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史诗。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大运河是一条从历史流向未来的千年文脉,它孕育沿线城市、哺育百姓生活;它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之大成,以大运河为轴形成贯穿南北的城乡经济带,长三角一带的运河城市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今天,运河仍是活态的文化遗产,通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年货运量5亿吨,仅次于长江。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国的生态环境景观带、社会文化交流带,也是沿河群众的情感心灵纽带。

在长三角地区,长江与大运河一横一纵拉开最重要的水系骨架,这也意味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必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张廷皓在受访时说,大运河流经长三角1300多公里,占全流域的70%以上,流经长三角地区15座城市近百座古镇,融汇长三角吴越、淮扬、楚汉、皖江、淮河、徽州等地域文化,深刻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性,运河连接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也必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演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多年研究江南文化、城市科学和文化战略。他说,当今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与传统的江南地区大体吻合,近年江南文化越来越受关注,这为建设共同的区域文化价值提供契机。大运河沿岸江南文化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创造并遗存下一笔十分厚重的城市和人文遗产,同时依托长三角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河沿线具有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因此最有可能率先建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他说:“今天研究运河沿岸江南文化,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在大运河文化带的总体战略框架下,为实现大运河沿岸文化的复兴作出示范。”

汇聚智慧弘扬运河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国家工程,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积极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范金民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回顾明清运河与苏杭城市经济的发展。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300年间,苏杭城市藉由运河大动脉独领时代风骚,引领着时尚潮流和社会进步。以苏杭为中心的江南,既是纺织业和书籍刻印中心,也是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全国各地的商帮在此各展所长,运河为苏杭城市群带来无限活力。研究江南城市的历史盛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挖掘、弘扬运河文化遗产,为今天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启迪。

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断流,成为运河遗址,这类埋藏在地下的运河遗产该如何继承弘扬?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多年从事大运河安徽段的资源调查和抢救保护工作,他提炼了运河遗产的特点:埋藏于地下的多,流淌在地上的少;未被揭开的历史谜团多,已深入了解的少;能说爱听的故事多,好看可游的景观少;古代发挥的功能多,今天仍起作用的少。因此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当务之急是要科学地考古发掘和保护,摸清家底。通过建设博物馆、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的方式,保护和展示运河文化,扶持和振兴沿线非遗项目。同时深化文旅融合,区域联动,进而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其中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代表古代水利技术最高峰的,当属中国大运河。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周鸿承说,早在元代,马可·波罗从北京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至杭州,再向东南到泉州,从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欧洲,他是第一位将中国大运河传播到西方的旅行者。1602年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首次在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详细标注中国大运河,长三角运河文化带随该地图传播至欧洲、韩日等地。在新的时代视野下,加强运河的传承、保护、利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思考的重要议题。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先导段、样板段

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江苏的做法和成就令人瞩目。本次论坛也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实践”的精彩亮相。

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江淮,成为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大运河江苏段自古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通航里程最长、沿线城镇最繁华,今天仍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主干道,全线通行2000吨及以上船舶的二级航道全在江苏境内。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在论坛致辞时说,江苏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设立初始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组建省级高端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搭建WCCO国际运河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程序,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作为全国唯一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省份,江苏创新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同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现代航运建设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体系。通过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的有机对接,江苏推动大运河文化展现新魅力、焕发新活力。

江苏启动实施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工程,组织编纂中国第一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制定发布《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遗产运河古镇合作大会,扎实开展系列学术研讨、发展论坛和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展现千年运河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江苏实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数字云平台、中国漕运城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以大运河为主干线,以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和徐州等运河城市为规划范围,打造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样板区。

通过一系列项目支撑,江苏按照“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的思路,正在将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未来的发展优势,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使之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新华日报记者 王宏伟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 连云港 新篇章 新时代 新作 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