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世界500强加速“集结” 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达4000多个

苏州工业园区,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个创新合作的成功典范,一个白手起家却为中国开发区建设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近年来,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浪潮兴起,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开发区,该如何抓住机遇转换发展动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资源发展瓶颈?

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90家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苏州工业园区,外向型经济是其鲜明特色。目前,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90家。

在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299号,这座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有近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产业园,正是强生苏州的所在地。在陆续引入厂房、研发中心后,去年,这位跨国医药巨头又将一个大项目落子园区。

强生医疗全球关节制造副总裁陈奕钦表示,他们投资1.8亿美元又建起了一个新的爱惜康的生产基地,这个爱惜康是强生第一次在美国之外引进的、最先进生产技术,百分之百是为了中国市场。

这个新项目专门生产外科手术器材,包括全球首创的含三氯生涂层的抗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自此,强生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布局已发展为融合研发、制造、技术合作等多元化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对于“老园区”博世来说,他们最近也投资3.3亿元,在园区建造了新的研发中心办公大楼。从落户园区之初整个公司只有12人,到如今苏州已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园区的亲商服务理念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发展信心,也帮助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德睿表示,这里的政府从土地、税收、客户介绍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相比别的地方办件事要跑很多地方,这里一个电话就能有专人来对接解决。

开发建设24年来,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0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0多家。今年,园区新增外资项目预计将超280个,继续保持稳中有增态势。然而,随着园区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对政府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雪表示,园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的政府,回顾以往的政策,再进行一些填补的工作,更适应于现在产业发展情况、更适应于现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修订和补充方面进一步完善。

外资利用量质并举 外企研发中心“扎堆”落户

11月20日,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公司与园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园区建立其在中国的首家全球研究院。到明年第三季度,赛诺菲中国全球研究院就会落成并投用。未来5年,还会聚焦肿瘤、免疫类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前沿性生物研究,每年投资超2000万欧元。“我们将进一步融入这里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生态圈。按照计划,我们初期将招募30至50名中国本土的科研人才。”签约仪式上,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说。

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典范,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开放就是刻在血脉中的基因。因此,园区开发建设的24年,是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的24年。截至今年9月,辖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4000个,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的项目超130个;其中,投资总额超1亿美元的项目就有124个。园区,已成为国内外资投资来源国家(地区)集中度较高的开发区之一。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园区24年如一日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努力。

开发建设之初,园区就借鉴新加坡“一站式”服务理念,将政府部门涉及对外审批和受理的事项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办理。作为全国首批“放管服”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园区近年来还将原先分散在16个职能部门的60个大类、涵盖257个业务的涉企类事项分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审批要素深度重组,优化办理流程系统。目前,园区95.2%的审批业务不见面就能办。

借助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各项政策先试先行的优势,园区主动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自加压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2015年,园区综合保税区贸易功能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作。2016年1月,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吸引了一批业界“领头羊”企业入驻。2016年5月,园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外资“单一窗口、并联审批”的制度改革。2016年11月,园区综合保税区获准开展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有效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截至今年7月,园区正式开展试点的企业有22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

“如果说过去24年,园区的开放型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那么接下来,园区将抢抓扩大开放机遇吸引国际投资,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载体,提高外资企业的附加值和带动效应。”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今后,园区将通过更高水平的服务、更高层次的创新、更大力度的扶持让外资企业对发展更具信心,加快推进园区从外资的生产中心向销售中心、利润中心、价值中心过渡,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1+N”发展路径催动华丽转身

走进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一楼的展厅,大大小小上百件电动工具浓缩了这家民营企业25年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企业从加工贸易一步步转型制造业、登上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第一方阵”的创业之路。“这个展厅集合了多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也集中展示了企业这些年在技术上的成绩。”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亚非公司总经理朱世燕说。截至今年6月,宝时得全球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5500件,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中排名第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园区对我们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上的帮助。”朱世燕说。今年5月,宝时得成为苏州首批认定的20家自主品牌先进技术研究院之一。仅对这个研究院,园区就给予了近2000万元的支持。

“苏州堵车,全球缺货”,一句话道出了制造业重镇苏州在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重要性。作为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同样凭借制造业撑起了经济荣耀。但随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的明确,敏锐的园区人也看到了自身当前还存在产业能级不够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增长后劲不够足等问题。伴随着近年来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浪潮的兴起,园区直面现实,以转型力度提升发展浓度,以实招、硬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出“1+N”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的新路径。

所谓“1+N”,即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为此,园区出台了《鼓励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从“顶层设计”上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描绘清晰路线。同时,建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监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从政府层面对产业转型给予引导。

许多工业企业发展15年到20年后,会因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而关停并转。这时,50年的使用权就显得有些“鸡肋”。一方面,企业发展后期土地单位产出效益明显降低,甚至可能造成闲置。另一方面,较长的出让年限让政府在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时十分被动,制约了存量土地盘活的有序开展。对此,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将位于星龙街东、方洲路南和星华街东、钟园路北的两宗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灵活调整为30年。目前,这两宗地块已被西斯特姆(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得,为区域的转型升级腾挪出新空间。

靠着政策引导、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千方百计腾挪发展空间,园区的制造企业正加速迈向中高端。2016年以来,辖区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省示范企业32家;新增省级以上跨国公司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家,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36家、占江苏省20%。目前,园区拥有7个智能工厂(车间),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累计达65家,各类外资研发机构16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苏州新闻、苏州日报)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