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尚湖野趣

俞小红

杭州有西湖,常熟有尚湖,相传殷朝末年姜尚从陕西渭河涉水而来,隐居垂钓,由此得名。远古的传说没有文字刻画记载,也只能是口口相传,以讹传讹。不过,尚湖因为处于虞山西麓,俗称小西湖,倒也是通俗可信。关于这个湖名,清朝乾隆年间人沈复,写过《浮生六记》,他从虞山西边的烧香浜攀登上祖师峰顶,遥望水天一色落霞孤帆,问了山上砍柴的樵夫,确认乡间农夫从来不叫什么尚湖姜湖,只知道它在山前横贯数千年,俗称“山前湖”,叫它“小西湖”,已经高攀了,因为它实在比杭州西湖小得多,也荒凉得多。

民国初年,有一个画家季子陶,他的祖父做过曾国藩的老师,也就是在私塾里上过几天课的那类塾师,家中有几个钱,便做了件荒唐的事情。季子陶先在虞山小石洞里塑了个姜尚的木雕像,朝夕供养,自己又在石洞里卧睡数月,渴了喝那紫藤树滴下的花露水,饿了就啃乡间善男信女供奉的冷馒头。石洞的墙壁上,季子陶用那裸露的浅绛色颜料,胡乱画了参差不齐大小不等的罗汉。他还挂了一幅袁枚《随园诗话》中的对联:问大士缘何倒坐?恨世人不肯回头!一时间,常熟城里便知道了季子陶状如痴汉的故事,逢到初一十五,前往膜拜顶礼的人也络绎不绝。

说起风景,从小石洞一路延伸的石磴,可直接通往大小湖甸。尚湖的旷野,烟迷水蒙,五色眩目,虞山西门湾里两个著名的景观,一个是湖甸烟雨,一个是湖桥串月,都如款款而来的美人,披着纱衣彩袖,施施而来。说起湖甸,就是尚湖一万二千亩水面漂浮的芦苇丛生的小岛。张志和渔歌子的词意,浪打轻船雨打篷,一壶清酒一竿风,便是这半雨半晴的景况。当年做道士的黄公望,也是痴迷于湖甸的斜风细雨,画了几幅虞山烟雨图。尚湖西庄口,原有石桥一座,名湖桥。桥有三洞作券状,月明时分,桥拱相映月像;满月之夜,月晕投影水中,重合波光,浮动碎银。若在此时,众人一齐登上小石洞前数十丈宽敞的石台,可以远眺满湖月光,万幅白绸抖音一般轻颤呻吟,仿佛一群凌波仙子翩翩起舞。

1968年干涸造田的尚湖,到了1985年退田还湖。当时请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指点经验。陈教授参与过杭州西湖的疏浚治理,对尚湖布局提出了八字方针:“以水成景,垂柳成行”,修筑长堤20公里,堆砌湖心小岛6个,移栽香樟、水杉、红枫、蜡梅九万株,繁殖一组天然野趣之荷香洲、钓鱼滩、桔香渚等仿古景点,以水养景,以水润木,四野平畴远去,一湖碧水近前。这样的眼光,自然让尚湖的远古风韵再现,让清旷的野趣犹存。

最令人折服的是,重新退耕还湖的尚湖,湖水面积比以前增加一倍,对着虞山的镜面更为辽阔舒展。如果没有尚湖充沛的水气滋养,虞山就是一座干巴巴的土山,好比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没人理睬它的乱头粗服。如果平波如镜的碧波,没有巍峨大山呵护相守,谁来对镜梳妆,谁来媒人相亲?遥望虞山最高峰的剑门奇石,刻着“烟岚高旷”四字,对着尚湖银波,画家刘海粟泼墨一幅“云水图”;钱松岩画出了他的杰作“常熟田”;康有为吟诵了“虞山秀”。受尚湖之水的拥抱,伸入尚湖一角的山脉名曰“宝岩”。这宝岩真是个奇秀的地方,每逢入夏,红男绿女携老扶幼相约去宝岩看杨梅。这宝岩的杨梅与别处不一样,它受山坳阴湿和湖面水雾的滋润,长出的果实比别处甜蜜。山岩里大约有七百余株百年老树,冠盖如绿云拂地,树身高达七八米,杨梅品种也极佳。有“水晶”“荷盘”“桃红”等十多样。杨梅六月下旬成熟,深红浅紫,绿叶掩映,果实浑厚多汁。民间流传一偏方,取“水晶”杨梅数十颗浸入上等白酒内,来年饮用,可治腹泻赤痢,立见功效。

水边观景,早晚各各不同。特别是梅雨季节,忽阴忽晴;太阳出来时,金阳斜照满湖融融泄泄,乌云密布时,雨丝万条鞭打得青山遮手掩面,仿佛是逃婚的如意郎君,甩下大红花轿避雨去了,害得新娘一阵好找。无怪乎当年唐伯虎扁舟系缆,临风挥笔,一口气画了三十六张春水虞山图,却一张也不满意。为何?原来黄公望是倚在宝岩半山腰画图的,所以画的春水图是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自己是在平波如镜的水面上画图的,十里青山被雾岚水气洇湿得水淋淋了,难怪大画家纵有千斗才情,也难洒同情之泪了。

尚湖还有一个妙处,每当望月之夜,四野清空,静影沉璧,你可跳跃于湖心岛七十余米的“百步石”上,月影、水影,人影、树影,还有寂寂的飞鸟掠影,悄悄停停,跟随着你跳跃的身影,古怪的风情低低地在你四周呻吟,你忽然有了痴心,想起了那个隐居于洞中的季子陶,他原来是如此多情!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