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诗意乡村,并不是传说

郭勇

也许是好些年前,来常熟的旅行者往往聚焦于虞山尚湖或者是古城街巷,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名胜古迹和文人辞章。一路走来俯拾记忆,满目望去皆为水墨。遇着天晴,粉墙上惊艳得开了鲜花;如是雨天,灵动跳脱着江南的韵律。有人说,旧物易逝,新景难寻,但常熟不是这样。有故事,有传说,才会繁华入梦,岁月犹新。假如哪天一脚跨出城去,也就颠覆了旅游的日程,但凡进入了乡村的领地,正是一尾鱼投入了浪花的怀抱,很难再有固定的范式。

乡村旅游就这样兴盛起来。这不是由于城市太小,而是因为乡村太大。绿野仙踪,清新脱俗,行云流水,虚实相间,自然中的水乡总是美得质朴而沉醉,表现出梦里江南的地道乡愁。坐小船穿行于河网之中,沿田埂游走于稻麦金浪,每个人都有体验乡村旅游的情思遐想。散文作家王慧骐先生看了央视七套的介绍,知道了常熟董浜有一条老街和一家半夜时分就要热闹起来的老茶馆,几经波折,方才体验到其中的滋味,还在《苏州日报》发表了《我欠董浜一个道歉》的文章。也许这可看成关于乡村游的美文。以亲身经历说故事,用真情实感写文章,让淡淡的诗意贯穿其中,读者无不为之心动。乡村旅游的魅力,以一种原始淳朴的味道,让人再不满足于远处赏阅乡村,而是要投身其中,拥梦入怀,才能见证田园底色,浸润美丽风光。

16年前,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启篇章,“两山理论”成就千村做示范,万村成景区。乡村旅游保持和发展了绿水青山,又给农村和农民带来金山银山。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旅游在经历了轻松行军之后,又迎来了一次诗意的慢走。此时,乡村游就像是征途上的露营,凉风习习,星光灿烂,芳草微香,可以是情侣示爱,可以让诗仙梦游。有乡土、有乡愁、有乡情,旅游文化引领下的田园乡村复兴,不收门票,开启通道。因为做好乡村旅游,也许有很多条件和要求,但有四点不可或缺,地缘是乡村文化形成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决定风貌特点;血缘是乡村文化的亲情纽带,体现了区域的核心价值;业缘是乡村业态的特色展现,产业链和服务链由此形成;情缘是乡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热情和笑脸让历代文脉源远流长。乡村旅游,彰显了绿色生态,留住了本土人才,亮出了田园风景,当然使人耳目一新。那飘散在炊烟中的风情,渗透自血液中的性格,典藏于生活中的民俗,让乡村游本身没有产生太多的奇迹,却用时代的审美和思维,表现出区别于现代商业文明的氛围和特质。

常熟的乡村游,条件得天独厚,环境宁静闲适,早就开创出福地行进的新版图。从十里虞山农家乐起步,直到如今的生态园林遍域中,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演绎着全域旅游的大手笔。早在2015年,常熟电视台就进行过特色休闲农家的评选活动,记得屏幕上打出了这样的词句:山水之城福地风光,休闲农家何处有?梦里江南绿色田园,虞山人家飘茶香。时至今日,当初的农家乐早已升级换代,乡野的新景点犹如繁星满天。名闻遐迩的蒋巷村,投资上亿元开河挖渠,建桥铺路,新农村考察游、生态农业乡村游每年吸引游客210多万人次。常德盛建了咖啡店、临水台、大剧场、健身房,住下来的游客能够吃生态果蔬,看田园景色,人在画中游,心往村里留,流连忘返,便是如此。

诗意乡村,曾经被当成传说,是一种对理想的描绘和向往。当今现实让我们共同体会到振兴乡村、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诸如在家赚钱的微商,靠流量吃饭的网红,如果也来一番乡村旅游,或许能感受到田野的力量硕大无边,从城市到乡村的距离不用丈量。

郭勇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