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夸夸群”走红折射心理疏导缺失

文/本报记者 金玮

最近,微信“夸夸群”突然间毫无预兆地红了起来,先是在大学校园内流行,然后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在年轻网友中颇为火爆。群友们在群里别出心裁地相互吹捧夸赞,甚至网络上还推出了专门的“夸夸群”服务,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社会现象。

回想去年曾昙花一现的“对骂群”,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形式其实大抵相似,只不过如今“夸夸群”的内容从之前的“互怼”变成了“互赞”而已。“夸”自然要比“喷”好不少,也更考验群友们的语言能力,但内在的本质依然与“互怼群”一样,同样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折射出的都是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缺失。

雷人 “彩虹屁”乱飞

“小姐姐这个发问,展示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进步的源泉,相信生活中的你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勇于探索未知,有一双发现新奇的眼睛,小姐姐真棒。”这是一位乱入“夸夸群”的女生,在群里问“这是什么群?”后得到的回复。

类似思路新奇的雷人“彩虹屁”,在“夸夸群”中层出不穷。被夸的人明知群友们说的是假话,但依然觉得很开心,至少不会排斥说好话的人,甚至还会被对方的机智所折服。这是因为恭维的话语通常都能满足被恭维者的自尊心,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讲,“夸夸群”与生意场上的“商业吹捧”十分相似。销售人员把客户夸得开心、高兴后,更容易让客户放下戒备来交流,最终成功售出产品或服务;两个老板谈生意合作时,一般不会开门见山切入正题,而是先来一段寒暄与恭维,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两人的距离,最终谈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夸夸群”里群友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平时也缺乏基本的交流,所以“夸赞”的时候不会很“走心”,用词也就显得夸张与突兀,导致雷人的“彩虹屁”乱飞。这种为了夸赞而夸赞的交流,时间一久就会让人产生免疫,得到的满足感也会越来越少,最终这类群必然是昙花一现。

实质 更多的是逃避现实

“夸夸群”走红的背后,却折射出了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缺失。“夸夸群”能给人带来好心情,更能锻炼语言能力,但倘若沉迷其中很容易迷失自我。真信了这种脱离现实的夸赞,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

比如,一个胖子想要减肥却没有减肥的毅力,于是他加入“夸夸群”去求安慰。按照群规,群友们会站在“胖也很好”的角度去不断赞美,最终的结果就是胖子在“夸夸群”里找到了逃避困难的理由,原本的减肥毅力也被瓦解。

就像法国的“香水”最初是为了遮盖贵族们夸张的“体臭”一样,“夸夸群”的流行也只是为了掩盖部分青少年们比较“空虚”的内心。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赞美的人,才需要“夸夸群”陌生群友之口来填补缺憾,这的确是一种缓解内心不安的手段,可缺乏相互了解的群友,相互对夸很不真实。

最终,缺憾的内心暂时得到了满足,也回避了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失去了面对和接纳不完美自己的能力。所以,“夸夸群”是酒,喝一口令人亢奋,喝十口则让人醉倒,醒来后发现依然要面对现实。

正解 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有人说,夸人是一门“技术活”,这是对赞美最大的误解,只有真正认同他人时,夸赞才会变得真实而有力,这是为夸而夸的“夸夸群”所做不到的。因此,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可能获得他人由衷的赞美。

想要减肥的胖子,未减肥成功时,被夸赞“胖也很好”,为的只是逃避减肥带来的压力,显得比较消极;但他们更希望听到的是,自己成功减肥后,被亲友们夸赞“有毅力”,这是一种努力后得到的积极认可。哪一种夸赞更让人感到愉悦?相信这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夸夸群”走红折射出部分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缺失,表明他们处在一个非常犹豫、缺乏被人认同的环境中。他们迫切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夸赞,而是寻找良好的情绪宣泄口,并对他们加以鼓励,让他们获得敢于让自己变优秀的勇气。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