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警惕教育中的“人祸”

文/本报记者 金玮

日前,电影《银河补习班》正在热映中,讲述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父亲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入狱,错过了儿子马飞7年的成长时光。出狱后,他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满满的爱给予了儿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更教会了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也成了一名航天员。

影片中的不少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出长久以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很多教育问题并不是存在于孩子本身,而是在教育者的一些激进教育观念影响下所产生的“人祸”。在此,笔者将通过电影,为读者分析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偏激观念提出警示,与家长共勉。

祸一:成绩好掩盖所有问题

影片虽然讲述了父亲马皓文与马飞的亲子故事,但也穿插了很多配角的人生。其中,教导主任的故事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他会将历届所有高考状元的照片挂到办公室墙上,但该校第一位高考状元的照片却不知何故被撤下。

直到结尾影片才告诉观众,学校里的第一位高考状元正是教导主任的儿子,他在教导主任严苛的管教下变成了应试教育的佼佼者,成为该校第一名高考状元。但是升入大学后,其他能力没有被很好培养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他在经历一次挫折后整个人就疯了。这尽管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极端案例,但却反映出了现行教育中“成绩好掩盖所有问题”的事实。

相信大部分人学生时代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班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犯了一些不影响学习成绩的错误,老师们可能会视而不见。但如果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胆敢如此,那么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好学生”的特权吗?不,这是“好学生”的悲哀。他们的书本学习能力被鼓励了,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我们也不时会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某一名高考状元多年来处在参加高考被名校录取,进入大学后不断挂课被劝退的反复循环之中。而这一现象,正是学习成绩好掩盖所有问题的突出表现。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被强化了,但进入大学所需的自控、自理等一系列能力却没有很好地被培养。所以,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必须坚决打破用成绩定义学生“好坏”的传统思维。

祸二:向孩子传递焦虑情绪

如果说马飞的父亲马皓文是个优秀的父亲,那么他的母亲则是一位非常糟糕的妈妈,她虽然一直在为孩子着想,却同样也在不停地将自己的焦虑灌输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需要极力避免。

《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因为牢狱之灾错过了孩子7年的成长时光,出狱后儿子马飞变成了一个不认真学习、浑浑噩噩的“问题学生”。母亲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更为孩子的未来极度担忧,把孩子逼得非常紧。当她看到马皓文给孩子放松的时候,和他产生了极大的争执,她认为孩子被当成了“试验品”。

相信读者中,不少人有过被父母灌输“三段论”的经历,“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去捡垃圾吧。”这样的逻辑简直是无懈可击,家长们希望这能激起孩子的危机意识,迫使他们认真学习。但家长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通过这样的话语,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传递给了本该快乐的孩子,把学习从兴趣变成了负担。

所以,父母将灌输焦虑当成一种主要教育手段的时候,他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一大半。只有能够化解自身焦虑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产生主动应对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意愿。

祸三:“支持者”变“管理者”

马皓文之所以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并不在于他的教育方法独到,而是他对自己与孩子的角色定位更为明智。传统父母都高高在上地“管理”孩子,而马皓文则是地位平等地去“支持”孩子。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剧情,马皓文叫马飞把书包中所有课外辅导书全部扔掉,然后用尺丈量了一下所有教科书的高度有11厘米,而当时距离期末考试还有110天时,他就对儿子说:“每天只需要学习0.1厘米,可以做到吗?”马飞便问父亲能否给他补习,马皓文却说:“我已经给你补习一整天了。”

可以看出,马皓文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老师”,去给孩子教授具体的知识,却在用“每天只需学习0.1厘米”的话语,来化解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在亲子教育中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心理上给予孩子强烈的“支持”,而不是“管理”。而具体如何学习,寻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这只有孩子自己探索才能了解,父母做好“支持者”就已经足够了。

而传统父母的“管理者”心态,展现出的是一种对孩子具体学习行为的强控制力,这种强控制力反而让孩子失去了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节奏的机会,这是“管理者”父母们所不知道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化解畏难情绪,做好他们学习的“支持者”就已经足够,不再让孩子厌学成为“人祸”。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