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慢品江南,不亦快哉 !古镇甪直保殖水乡“三味”路径解析

8月,走进甪直,江南田园水乡的味道值得慢慢品味。

水田里,鸡头米熟了。“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不变的江南味道,唤醒一代代苏州人的舌尖记忆。

古镇夜,灯光亮了。“甫里林居静,江湖远浸山”,桨声灯影里,古桥凝重,水流悠远,独特的水乡韵味,令人流连。

乡野间,农耕风情回来了。“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共享农庄”的引入,牵连城与乡,融合农文旅,让人们在“参与”中安放“乡愁”。

现代都市人的快节奏工作,形成了对“慢生活”的巨大需求。水乡甪直抓住“痛点”,凸显原味、韵味、趣味——这水乡全域旅游的核心“三味”,汇聚成一个全新的IP——“国际慢城”。

吴中区甪直镇党委书记姚东说:“来甪直,一下高速、高架,你就可以慢下来,细细品味‘三味’俱全的江南田园水乡。”

【保真“原味”】

舌尖诱惑,“水八仙”的味道最苏州

“春有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在甪直走一走,你会对“水八仙”认知更真切。

位于澄湖边的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总面积3500亩,承担着“水八仙”种、收、观、学及互动采摘功能。园内有1800亩“水八仙”原种基地,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其中。莲藕田间,荷花开得正艳。芡实地里,绿色“蒲团”相连,这个时节,舌尖美味——鸡头米已经成熟,陆续采摘上市。

鸡头米熟了,最忙的要数甪直江湾村了。这里是苏州“水八仙”的主产地,“水八仙”核心种植区域面积达5000亩,辐射区8000亩。

江湾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平介绍,去年,江湾村“水八仙”总产量1.8万吨,销售达9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500多元。其中,慈姑、荸荠、鸡头米是三大主打品种,平均亩产净效益在6000元以上,“水八仙”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金八仙”。

今年59岁的居福根是江湾本地人,从事“水八仙”种植销售已有30年。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居福根告诉记者,江湾一带祖祖辈辈都种植“水八仙”,这是个苦活、累活,“鸡头米是越热越要采,慈姑、荸荠是越冷越要采。”

居福根说,当初种植“水八仙”,也不是刻意为之。江湾地处水网地带,水田多,不太适合种稻种麦,当地农民就以种植水生蔬菜为生,“在人们印象里,种这个的地方,农民最辛苦。”

让居福根自豪的是,江湾一带的“水八仙”品质最佳。“这与江湾的土壤、气候,以及老百姓种得认真有关,纯正味道一直没变。”

在江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下,目前,江湾基地已成为苏州市规模最大、品种最齐、质量最优的水生蔬菜基地,在苏、浙、沪一带具有较好声誉。

张志平说,这些年,虽经区划调整,但江湾一带的“水八仙”种植一直延续,并发展成为甪直的特色农业产业,加上苏州水八仙生态文化园,产业特色更加明显。江湾还先后承接了苏州城区万亩地方特色水八仙示范基地、“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夯实“水八仙”产业基础。

“苏州人就是爱吃苏州的特产。”张志平希望能发挥好“水八仙”特色产业优势,做强农村经济。居福根则希望早日研发出适合水生蔬菜的农机,吸引年轻一辈从事这项传统种植,留住最苏州的味道。

【保足“韵味”】

静水流深,“不热闹”的古镇更撩人

“来甪直,过一把‘秉烛夜游’的瘾。”今夏,甪直古镇又多了一句撩人的广告语。

夜游甪直,记者看到,古桥、古街等处,功能性照明与景观照明交互,光影之中,虚实结合,明暗交织,甪直古镇的古朴幽静、水乡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海游客丁晨,经常来苏州游玩。当天,他第一次选择在甪直住一晚:“为了避暑,特意选择晚上来,没想到夜晚的甪直别样美。”晚风阵阵,丁晨一家三口乘着摇橹船,一边喝着茶,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江南美景。

甪直镇党委委员张春茂介绍,今年6月,甪直古镇的夜景荣获2019年度“亚洲照明设计奖”,这是亚洲照明设计领域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古镇之夜,将给游客一个住下来的理由。”张春茂说。

凭借千年底蕴,甪直古镇的吸引力不减。今年上半年,甪直接待游客227.4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17.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6%。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甪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8亿元,增长6.61%,旅游收入与之相比,还不及一个“零头”。

姚东说,甪直并不看重门票经济,古镇是全开放的,整个甪直就是一个开放的大景区,除了几个特定景点,都不收费。“我们古镇开发的面积不大,只有1.1平方公里,而且大多是小桥小巷。如果过多的游客挤在古镇上,旅游体验会很差,古镇也会因此失分。”

姚东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留在甪直,慢慢品味水乡的韵味,尝尝地道水乡农产品,去田园体验乡间风情。“甪直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更要让水乡文化软实力成为招商引资的独特优势。”

甪直这样布局“国际慢城”:按照“三区(古镇区、新镇区、农业园区)并举、三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并进、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并融”战略,推动古镇片区、农业园区的板块联动,协调推进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档加速。

穿越古镇夜色,“静水流深”的甪直,发展步履稳健从容。

【保全“趣味”】

共建共享,“我做主”的田园解乡愁

沿着甪直镇金澄湖路一路向南,新的业态与传统农耕巧妙对接,新的田园趣味,吸引路过的客人停车探望。

紧邻水八仙生态文化园的湖浜村节子浜自然村,13户农房“变身”色彩鲜艳的欧式风情民宿。民宿周边,还有100亩农场相连,民宿房间内现代化居住设施齐全,站在二楼天台眺望,美丽的乡村风光尽收眼底。

姚东说,这是甪直正在打造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共享农庄(乡村民宿)。

多年前,甪直就开始谋划布局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来盘活闲置的农宅院落,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由专业的开发团队,对农庄产品和农庄整体进行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农家院落,集群整合农副产品、住宿、餐饮等,吸引城市消费群体、资本、人才、经营理念等向乡村集聚。

目前,节子浜共享农庄开始试运营,项目经理邵华介绍,除民宿外,这里一大亮点是农业远程互动,建立在线农场平台。用户在线实现农场的租赁、种植、养殖以及远程日常作业,并可参与线上社区交流以及线上集市交易。

“我们面向喜欢农耕文化的客户,特别适合有种养经验的爷爷奶奶带着孙辈一起来体验,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饭菜从哪里来。”邵华说。

共享农庄吸引城里人来共享、消费,到田园解乡愁,也让本地农民分享“共享红利”。今年62岁的村民沈国勤,老宅在节子浜,前几年跟着晚辈住到镇上后,老宅就一直空置着,现在由合作社租赁下来,老沈每年能固定拿到7万元的租金。

位于瑶盛村的瑶盛耕趣农乐园规模更大,是甪直镇打造的另一处共享农庄,1000多亩地分为果蔬种植、乡村民宿、滨湖休闲三大区域,农民闲置11幢农房被租下来,改造为民宿和特色餐厅。

瑶盛耕趣农乐园运营方工作人员介绍,农民除收取房屋租金外,还在农乐园里从事保洁、绿化等工作,获取工资收入。同时,农乐园还为返乡创业人员搭建创业载体。

节子浜和瑶盛两个共享农庄,是甪直“国际慢城”的重要节点。甪直用新业态串起传统农耕文化,打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慢城理念。

“我们有水、陆2条慢行线路,8大节点陆路驿站,4大水上码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慢节奏品味江南。”姚东说。(苏报记者 李勇 杨秉灏 陆晓华 范易)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