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夏日乘凉

郭勇

夏日的高温中,旅游的提议往往不被看好。或许是如今的天气太热,也可能远近都没有了区别。季节的反常已然是见怪不怪,避暑的方式却好像选项无多。尽管电视台和朋友圈都在提醒吹空调的危害,空调病却依然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横行。日前应友人之约去了方塔公园品茶,却见到了浓荫下乘凉的人们淡定如初。这一幅场景正是绿植环绕的景区景点,为生活营造了诗意小院,顺延着晕染的意象信步走去,记忆的秘境色彩鲜艳:坐路边乘凉,在水井冰瓜,用蒲扇造风,世俗生活的记录从乘凉落笔,在想象中还原那段悠长的岁月。原来,夏日乘凉的记忆之美,那么质朴无常,并不惊艳。

现时的旅游,时常把出发的排场做得很大,将快活的意义成倍放大,其实也就是去了一两个想去的地方。慢生活,休闲游的状态固然值得点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故人”的境界未必都能体会。如同古人的夏日乘凉,本来并无特别之处,孟浩然却写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恬淡自如,令人回味。想那古人避暑,一柄凉扇话天下。扇子作为引风用品,相传是虞舜所制,直至形成了中华传统扇文化。而古人的降暑食物,苦瓜、番茄、绿豆,清热泻火,增进食欲,消暑益气,传用至今。其实,身处家门口纳凉,虽然舒适自在,心底却总是会思念远方。只是现代旅游,更多了安全与环境的考量,对气候的变化尤为关注,御风而行,随风而至,也许只是一种境界,台风真的来了,虽然天气凉爽,但出行却有了更多的担忧。所以说,旅游也是形式,向往身心的自由,倡导思想的解放,才是内心久存的渴望。

这让人想起孔子,这位注重传统和教化的圣贤,竟然也向往简单快乐的生活。某次在与学生们的对话中,曾点表述了暮春时节,和童子小孩到河边洗澡吹风,手舞足蹈的愿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想不到孔子大加赞赏,十分认同,感到非常休闲写意。这不是这位老先生一时犯错,而是提出了对理想社会和完善人格的解决方案——创造的、人性的、回到自然和社群的生活方式,乃是让人在疲劳和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休息和创造的快乐,这是人性对于物化的胜利,也是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寻。想必,旅游的本原正是如此。

夏日乘凉为什么值得记忆,这不仅由于方式简朴,场景感人,而更是源自那一种乘凉文化。笔者作为青少年的很长时期,住在虞山镇的阁老坊。那里,河对面就是当年已经陈旧的文庙,往西是如今正在全力修复的南门坛上,这条巷子的本身,也有故事和传奇。最心仪的,就是夏日乘凉,大杂院十多户人家的小孩,围坐在门口的水井边上,听当年的文化馆书记海阔天空的吹牛。如同现时的人们去跳广场舞,或是用手机去拍清晨的花草,都是极力在找回我们本真的内心世界。此时,夏日乘凉的这一个话题,已经同旅游和人生自然联系在一起,和之后的文人沙龙、白领派对、朗诵聚会等众多制造氛围寻找情感结合一样,催人思考,滋养人心。与现代生活中那些莫名的烦恼、压抑的内心、宅家不出门的生存方式和在网络无端的发泄相比,世俗的夏日,带给我们几多天真,更多欢笑。

原来,夏日乘凉有一种真情,打破了财富、等级乃至年龄的差距,让我们两小无猜,忘年以交,不知远近。有人发问,在情感枯竭的年代,你有多久没有体验到自己内心的感动?静心一想,很是震撼。那么,乘凉已罢,起身四顾,依依东望,还是决定开始属于这个季节的旅行。不同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世界将是一种珍贵和美好的存在。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