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德西效应

名 词 解 释

心理学家德西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而不是两者之和。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内在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神 奇 案 例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 (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于是,心理学家德西根据这一现象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现 实 意 义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家长首先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乐趣。其次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待成长的下一代,尤其一些经商的家长,总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这在教育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孩子在学习上怕吃苦,干任何事都和利益挂钩,在集体里无服务意识,怕吃亏,不具备一直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美德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达不到。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利的,诸如买书或体育器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帮助,如果奖励一些手机之类的东西,引起孩子在同学之间炫耀、攀比,反而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栏 目 案 例

陈先生是本栏目的常客,他以前与笔者探讨过一个话题,那就是不能给孩子太多物质奖励。他女儿今年6岁,对轮滑运动很感兴趣,这是陈先生始料未及的,因为刚开始他一直在帮女儿往音乐的兴趣上培养,但结果却跑偏了。

4岁多的时候,陈先生就帮女儿报了电子琴,刚开始女儿学得非常好。上了几次课之后,陈先生送了女儿一个小猪佩奇的玩具做奖品,女儿非常高兴,学习起来更加认真了。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小家伙问了陈先生一个问题,“爸爸,这段时间你怎么不送我奖品了,是我电子琴弹得不好吗?”

当时,陈先生也没怎么把女儿的这个问题当回事,简单地安慰了下搪塞过去了。然而,接下去的几个星期,他却发现女儿弹电子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兴致勃勃变成了简单应付。到最后,上完了一个月的试验课后,陈先生取消了电子琴兴趣班。

不久后,陈先生的女儿又对轮滑产生了兴趣,陈先生便又帮女儿报了轮滑学习班。陈先生尽管也会鼓励女儿去学,但他并不会对女儿做出物质奖励。最终的结果,却是女儿对轮滑运动表现出了更强的兴趣,轮滑学得越来越好。

讲师:金玮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