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学习的要义在于掌握规律

文/本报记者 金玮

我们在学生时代总会遇到一群非常努力的“差生”,他们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非常之多,但一遇到考试依然会败下阵来,考出的成绩甚至还不如一些整日玩耍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真的是他们非常蠢笨吗?这显然是不可能,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背教材内容,却没去掌握这些内容间的规律。

前不久,就有一位6岁孩子的家长韩先生遇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他们没能从孩子学习的细节中发现苗头,导致他们陪孩子做读拼音作业时心态很容易爆炸。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前教后忘记,有时甚至夸张到孩子刚跟家长读完正确的音调,仅仅隔半分钟回读孩子依然会读错。而笔者则从一个细节中发现了孩子仅仅只是在“根据书本位置背声音”。

并非孩子不努力

在刚开始的咨询中,笔者并没有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化解韩先生焦虑的角度去疏解他的情绪。直到有一次,笔者收到了韩先生发来的一段孩子读拼音视频,发现孩子读拼音时手指几乎把书本上的拼音字母全都按住了,而且阅读的时候眼睛也并不经常对着书本看。

韩先生认为这是孩子不认真学习的突出表现,但笔者却并不认可。因为在之后的交流中发现,韩先生对孩子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孩子如果读书本上的拼音几乎全部都能读对,但当老师把上面的拼音做成卡片进行抽查时,孩子会突然间变得一窍不通,只能读对书本前几个拼音的音调。

至此,问题就非常明显了,孩子学习其实非常努力。他读书本上的拼音时把字母挡住,表明他并没有看到具体的拼音,却反而能读出书本上的所有拼音。可以看出,他完全就是在根据书本的位置背下了课上老师教的每一个具体的拼音,这对6岁孩子而言绝对是非常强大的记忆力,课上不努力学习是绝对没法办到的。

但遗憾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停留在对书本位置的死记硬背之上,导致他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完成了书本上的“阅读任务”,而不再去仔细观察辨识拼音四音调之间的规律,失去了潜意识里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导致他只会读书本上的拼音没法举一反三。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陪读策略不是强迫他“认真”学习,而是引导他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死记硬背要不得

学生时代遇到很多数理化成绩较差的同学,都有着和上述案例中那位孩子一样的问题。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时一位坐在笔者后排的同学,她时常会找笔者教数学题目,后来笔者终于发现了她屡教不会的原因所在。

有一次,那位同学在短短的20分钟内,连续找笔者教了两道数学题,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道题目的框架完全一样,而仅仅只是数据被更换了一下,她就完全不会了。笔者于是非常不解地提出了疑问,而她的回答至今都令人咋舌,“我真的背不出这么多复杂的解题过程”。这正是她数学成绩一直很差的原因:她的解题思路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背出来的。

显而易见,学习数学的方式,不是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数学定理,也不是观察寻找题目的突破口解题,而是将所有题型的解题方法全都背出来,然后生搬硬套到具体的题目中,这样学习数学的方法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心理也是十分痛苦的。因为,卷子上的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她解题过程背得再多都无法应对全新的题目。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将其融会贯通地运用和理解,客观性极强的理科如此,主观性不低的文科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文科考试除作文以外,都有着“按点得分”的批卷传统。当然,如果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工作中,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更加没有立足之地了。

掌握规律成效好

在学生时代,学生也许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但真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将知识理解与融会贯通,是完全无法胜任绝大部分工作的。而这部分人,则容易被称为“高分低能”。

现实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让人从很多看似无规律的外部条件因素中,找到有价值、有规律、有意义的部分加以利用处理的过程。背完所有已知的数学题型,也许能在数学考试中得满分,但不能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因为科学中的开拓精神,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练就的;背完所有新闻学知识,并不能写出最好的新闻,而是要在采访中提取现场或者采访对象的有用信息。而这一切,需要的都是人们对专业领域规律的熟练掌握才能办到。

所以,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熟练地记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点,但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当学生将这部分时间节省出来,带着轻松的态度去参透和掌握知识点之间规律时,他们的学习就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