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师恩难忘——追忆我的数学老师潘鸿清

1978年,当见到“高数基础”的结业考试成绩98分 (满分100分),在心底洋溢起欢乐的同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的潘鸿清老师。是他让我的数学成绩跃步而起,使我终生难忘。

在我读初中二、三年级时,潘老师任教我们的数学。他讲课语音抑扬顿挫,分析详尽、说理透彻。他那“深入浅出,言简意明,通俗易懂,惹生爱听”的教学风格,让我在42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模仿借鉴,得益匪浅。

自从他任教我班的数学以后,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去“书坊店”里买了“白报纸”和装订夹,订成32K大小的厚厚一本“自修数学习题本”,利用课余时间将教科书每一册每一章节后面的数学题全都做了一遍。说来也奇怪,你越是喜欢解题,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越多,你就得去熟练地掌握题目中各种变化的潜在规律。一旦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地掌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你就会觉得解题轻松、娴熟。大概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原因吧。

初中代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立方程解应用题”,这对我后来任教物理也带来很大帮助。潘老师在讲“立方程解应用题”时,注重从文字的理解到正确立出数学式子的过程。他把教科书中的“立方程思路”化作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我任教物理以后,经常看到许多学生在“立方程解应用题”时一筹莫展,就萧规曹随地将潘老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上,帮助不知怎样立方程来解应用题的学生立出正确的方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潘老师除了擅长数学教学,他的一手好字也增添了学生敬佩的“色彩”。授课时,他的赵(孟頫)体字在黑板上铁画银钩地展现出来,刚柔相济、和谐得体,让人甚是钦佩。在每次测验的考卷及初三的“复习纲义”上,他用钢板刻写的仿宋体如同铅印一样工整、漂亮。我从事教学工作后,也一直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地效仿他,常常受人赞誉。在我心目中,我总把这归功于潘老师两年之中的言传身教。

更使我难忘的是潘老师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每次单元测验以后,两个班的数学试卷他总是连夜批阅完成。第二天他在课堂上及时地讲评试卷,虽仍语音响亮、精神振作,但他眼角上红红的血丝,已经说明了很多。作为学生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深深地受其感染和影响。

在我们中学毕业不久,潘鸿清老师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急景流年、斗转星移,54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潘老师的方方面面,我就深切地感念:他是我学习上的导师,教学实践中值得临摹的良师,心目中永远的恩师。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