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江苏援沪大白的一天|奋战在ICU,他们与死神争分夺秒

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 于露)从事重症学科16年时间,莫敏一直冲在ICU的第一线,与时间赛跑,抢治危重症患者。他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江苏省援沪重症医疗队二队副队长,自4月24日驰援上海至今,他已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八院”)的重症病房鏖战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是细致的重症医生,也是队员们的“莫叔”

“刚下班,回到驻地,准备开饭!”5月24日下午3点,莫敏准备吃午饭。当天他值早班,工作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2点半。

这是紧张而忙碌的六个小时,早晨8点,乘坐班车去往上海八院。穿戴好防护装备后,8点20分左右就要进入病房开始交班。防护服上的“莫叔”,是队员们对他亲切温暖的称呼。

9点,查房开始。八院的重症病房里共有11名患者,医生每人要负责两至三名患者。患者大多是失能半失能的八九十岁老人,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医生要十分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

莫敏介绍,查房时要把每名病人的情况从头到尾仔细捋一遍。“比如病人体内的新冠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到哪一步,免疫功能怎么样,是否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是否需要插管、俯卧位通气,患者身体是否有所好转,如果没有好转那就要找到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大约一两个小时后,查房就告一段落了。随后便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医嘱写病程,做检查和医疗操作。“查房后,我们也需要跟着专家组巡视病房,参与普通病房会诊,帮助当地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莫敏说。

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整个八院都是红区,因此医护人员要连续六个小时穿着防护服,期间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十分辛苦。

医者仁心,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努力

2020年出征武汉,回医院后一直守着家,时隔两年再次驰援上海,在ICU无处不在的抢救,莫敏早已习惯。“我们刚来的时候,条件有限,许多医疗设备都跟不上,现在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每张床位都能保证,无创呼吸机、CRRT、ECMO也都能跟上了。”

在救治过程中,队伍十分重视高危患者的关口前移,医护人员在每天的巡查病房及会诊中,会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尽早给患者进行高流量、俯卧位、插管等治疗,希望救治更多患者。

在莫敏看来,区别于武汉,上海的新冠重症患者主要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这些老人身体更差,出现危重情况时,有些家属不愿增加老人救治过程中的痛苦,会放弃气管插管治疗,这时候他就会通过专业的判断再向家属争取继续救治的机会。

5月上旬,一名70多岁的新冠重症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家属怕老人身体承受不了,也不愿意给老人进行气管插管。莫敏劝说后,家属决定试一试,最后这名病人抢救了过来,目前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家属实在不愿意再努力了,我们会觉得很遗憾,很可惜。”

尽管有患者转出,重症病房内的床位还是一直处于满员状态。现有的11名病人中,有七八名患者都曾经出现了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等情况,8名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治疗,5名患者接受了CRRT治疗。

医者仁心,莫敏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他的信念也始终坚定。“有部分重症病人确实抢救不过来,有部分病人却能经过我们的努力逆转过来,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我想总会找到一些方式再努力一点,也许努努力病人就抢救过来了。”

江苏131名队员投入重症工作,累计救治患者426例

4月24日,由一百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江苏省援沪重症医疗队驰援上海。抵达上海后,全体队员被分为两支队伍分头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其中重症二队定点支援上海八院,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并担任全院重症病人的筛查、会诊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指导工作。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江苏省援沪重症医疗队共有 131 名队员,其中一队日均派出护士78人次进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G9、G10两个病区开展护理工作,累计救治患者390例,出院305例;二队日均派出医疗护理人员50人次进入上海八院ICU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累计救治患者36例,转出17例。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SJX]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