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政协
2015年01月02日 星期五
第24期 总第0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回顾
2015年01月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生命因书法而精彩2

然而,这段时间内,朋友的深切关心、学生的陪伴照顾、家人的全心付出,唤醒了张锡庚生存的勇气。2010年7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为张锡庚举行公益捐助,并筹资设立康复基金。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首次为个人所举行的道义之举,表达了书法界对张锡庚战胜病痛、振作起来进行创作的鼓励与支持。期间,他的学生轮班陪伴在身边,为他得到更好的治疗奔走南京、上海、北京;在病情稳定以后,又帮他进行康复训练、穴位按摩、体力锻炼……更为让张锡庚感动的是,他的家人为排遣他内心的痛苦,提出了让他重新握笔写字的想法。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是,要真正活下去,就必须面对现实。舍此别无他法。

刚开始重新握笔之时,因为担心张锡庚看到自己写得不好而丧失继续尝试的努力,家人把毛笔绑在他的手腕上,借助他手腕、手臂的微弱力量,以水为墨进行书写。经过近半年持之以恒的练习,随着书写感觉一天天的好转,创作欲望一天天的增强,张锡庚便换上了墨汁进行书写。从此以后,他的书法创作一发不可收,并从原来为转移他的注意力、减轻他身体上痛苦的方式,变成了融入他灵魂和生命的终极追求。

2011年2月,张锡庚在网络上推出“迎春横披展”,展出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批作品。面对张锡庚的这些作品,书法理论家齐玉新说:“我们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笔墨的事儿,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博大的精神。”

跌过了一个大跟斗的张锡庚,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融入了更多内心的思索和学养,他的作品依旧大气开张,却展露出少有的古朴和厚重,碑帖结合,奇拙生趣,顺其自然,朴实无华,参禅空灵,几乎达到复归平和的境界,大大丰富了其书法的技艺和内涵,表现出更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就身体功能而言,张锡庚现在是一个残障人士;然而,就人生历程来说,张锡庚现在则是一个更加完整的人。为了做好这个完整的人,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其实,早在成名之初,张锡庚就重视以自己的学识、才具传授他人、回馈社会。2003年,常熟理工学院书法大专班成功开班,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常熟一批年轻人加入了书法创作、研究的行列。这些人现在已成为当今40多名中国书法家协会常熟籍会员中的中坚力量。

车祸以后的张锡庚,感恩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产生了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的想法。他心中默祷着,只要自己活着,就要把掌握的书法知识、学养在创作中体现出来,就要把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望融入到作品中去。由此,他继2011年推出“迎春横披展”后,又于2012年新春期间,推出“迎春楹联展”,让他人分享他对美丽春天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生命更加精彩,张锡庚真诚地表示,只要是为了给弱势群体、残障人士提供服务,他都会全身心地去做;只要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重新树立乐观的人生目标,他愿意奉献出浸润了他人生感悟的最好作品。

在轮椅中重新拾起心爱的毛笔,每天孜孜以求绑笔拳书的张锡庚,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这“不单纯是一次书法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位视书法为生命的艺术家在生命遭受如此重创之后仍能以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战胜病魔,自强不息”(范迪安语)的宣言。我们期待,这种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所需要的精神,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无论对身体机能健全的人还是残障人士,都能产生一种极大的激励作用,在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实现自我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