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农村开出“美娇兰”——杨园中心小学凤兰少儿戏曲艺术团传承创新纪事

文/见习记者 葛洁

杨园是常熟戏乡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村有宣传,人人会唱戏,有着肥沃的戏曲文化土壤。十几年来,在这片土壤中孕育出的杨园中心小学凤兰少儿戏曲艺术团,以弘扬戏曲文化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日前,学校自创的越剧小戏《孩子与树》在2014年全国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工作评选中获得节目类影视教学金奖。近日,记者走访杨园中心小学,品味在艺术百花园中的“凤兰花”。

戏曲土壤孕育“小凤兰”

沿着蜿蜒的乡间公路,循着孩子们的朗朗书声,顺着白色的水泥围墙,一所江南农村小学映入眼帘。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路过杨园中心小学的村民们或许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清晨的操场上,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练习发声,那稚嫩的童声同花香鸟语仿佛编织成一支华丽的交响乐。临近傍晚时,学生们又排排站开练习形体,那跟着节奏和口令整齐弯压的小身板,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舒展着初生的翅膀。

从1996年开始,每天的基础练习拉开了杨园中心小学凤兰少儿戏曲艺术团越剧训练的帷幕。建团之初便遇难题,艺术团的老师们本身都是学校一线的音乐老师,每人平均一周有十几节课要上,平时除了对越剧稍有了解,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戏曲训练。虽说乐理是相通的,但越剧的发音关就很难过。对此,学校依托市文化馆的艺术资源,邀请老师不定期前来指导。音乐老师梁培兰说,起初,每逢老师来指导,她也和学生一样坐在讲台下,“先跟着读,再跟着唱,开始也觉得很困难,又怕教错学生发音。唱有谱子,我们自己会弹琴跟着唱、练习,觉得有不确定的也要向文化馆的老师请教。”

教“艺”育人培养意志力

基本功的练习总是艰苦的。在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聪明伶俐,但怕苦怕累;有的暂时跟不上进度,出现畏难情绪;有的担心影响学习成绩,产生消极思想……面对种种难题,学校坚持艺术辅导和品德教育相结合,教“艺”育人,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开展谈心活动,树立身边的典型,开展结对帮扶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音乐老师陆梦秋回忆,排练越剧情景剧《骄傲的牡丹》时,许多动作都很困难,如在地板上跪着走的姿势,有几个女孩子膝盖都磨破了,就开始打退堂鼓。多亏家长们都很支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最终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学生邱淑研的奶奶吴卫珍就十分支持孙女的“艺术课程”,每逢有训练或是演出,她都按时送孙女到校练习,或是陪着去演出现场观看,并把表演视频录制下来,回去给儿女观赏。在她眼中,参加艺术训练,可以丰富孙女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坚强的意志力。“我希望她可以坚持下去。”吴卫珍说。

课本剧改编寓教于乐

组建艺术团以来,学校不失时机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使学校戏曲特色团队校内开花校外香,小演员们从没有舞台经验的农村娃,逐渐成为舞台的精灵。他们走进尚湖牡丹花会戏曲专场,受邀进镇机关开展联欢,主动到镇敬老院进行“送戏敬老”慰问活动……一次次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及社会的关注。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让学生纯粹学唱越剧似乎有些乏味,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对戏曲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若是能在孩子们的表演中,寓教于乐,自然而然地渗透中华文化的传承教育岂不一箭双雕?2002年,杨园小学与市文化馆合作,首次尝试对课本教材进行文艺创作改编——编排课本剧《孔子拜师》,当年便获得了苏州市首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随后,学校创作了《十八相送》《曹冲称象》等课本剧,在全国越剧票友大赛上大展拳脚,《曹冲称象》还一度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业余组银花奖。

清新花香获专家肯定

随着入学的新市民子女越来越多,学生中出现了种种攀比现象,新市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城市孩子的水平,也让其子女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失去了原本朴素、简单的农村特色。如何引导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学校历时一年,和市文化馆共同创作了越剧小戏《孩子与树》,以童话的表现形式,结合学校特有的园艺文化特色,告诫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待,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剧中,孩子们动听的越剧唱腔,优美的现代舞和戏剧舞相融合,配上现代音乐旋律,令观众耳目一新。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潘克明评价,《孩子与树》承载了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关心的许多问题,是对各方进行教育的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的好教材。潘克明认为,利用地方戏曲来演绎和反映校园学习生活,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承只靠号召是不行的,杨园小学源于生活和学习的越剧表演,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非常有益。”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 娇兰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