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记省劳动模范、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二科科长王炯华

文/本报记者 陈竞之

“过去,恶劣天气导致跳闸后,只能电工到现场手工合闸,影响居民用电的连续性,我们最新设计的这款智能断路器产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故障电流的判断,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断路器自动合闸。”在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二科科长王炯华介绍团队最新成果,这款适用于农村电网的产品预计很快就能上市。

工作22年来,王炯华带着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愿景,与同事并肩奋战,持续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产品。他负责研发的多项产品被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分别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等称号。他参与设计的产品获授权专利达18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

1993年,王炯华从扬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常熟开关厂。那时,他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和同事们在业务上你追我赶,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废寝忘食,或争得面红耳赤。2000年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二科的科长,负责塑壳断路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在王炯华的带领下,技术二科先后负责完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M2、CM3、CM5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等多项产品的研发、设计、试制试验及产品鉴定工作。目前,这些产品均已实现批量生产销售,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矿企业、城乡各级电力基础设施和民用电力工程,不仅对电力系统升级换代、产业发展和社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

2002年,王炯华带领团队踏上了CM2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设计的征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一份完整的产品整体方案设计成形了。然而,就在送审过程中,他们通过专利检索发现,该产品与韩国LG公司的一项发明专利有冲突,如果着手研制,那将付出侵权的代价。方案夭折了。当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时,王炯华却惊人地平静,他开始重新组织设计方案,并最终成功绕过专利,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不过从此以后,知识产权检索成了王炯华和同事们每次设计产品前的第一个步骤。

“干就要力求干得最好!”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激励着他不断前进、前进,跨过了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坎。在设计CM2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新品时,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由于技术含量高、设计难度大,王炯华和同事们试验了11次均告失败,每多一次的失败就多一份压力。但王炯华没有放弃,通过不断鼓励自己和同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终于在第12次试验时取得成功,测试性能达到合格指标。

与他共事10年的队友顾建青说,王炯华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他对工作的热情。他带领劳模工作室的18人精心策划、周密布局、不懈研发,一起攻坚克难,他是团队的领队,也是大家的精神支柱。记得一次到上海做实验,只听“嘭”的一声,王炯华第一个冲进了实验室。顾建青看在眼里,他知道这个时候,实验室里必然乌烟瘴气,气味难闻,但只有尽早进入实验室,才能第一时间掌握实验情况。为此,他对王炯华的敬佩感又增添了几分。

从2009年起,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工会创建了王炯华劳模工作室,用劳模榜样激励打造了一支学习力、竞争力、创新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6年来,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7个攻关项目,取得15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133项专利,其中16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4月,王炯华所在的技术二科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

正是有了像王炯华这样的一批技术人员,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著名的电气专业制造公司,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知识产权先进单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是全国同行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2014年,王炯华参与研发的CM系列产品销售达150多万台,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3亿多元,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亮点。

“产品研发自然是吃苦的活,但每一次产品研发成功,就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王炯华表示,他将继续为“中国创造”而努力奋斗。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中国制造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