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感受文化名城馥郁书香

文/本报记者 陈燕

日前,反映常熟藏书历史的电视纪录片《书香》在古里镇完成拍摄,预计将于今年9月登陆央视。

常熟藏书历史悠久,古有汲古阁、脉望馆、铁琴铜剑楼等著名藏书楼,涌现了钱谦益、瞿式耜、翁同龢等文化大家。如今,虽然藏书楼里不再藏书,但馥郁书香依旧鼓舞后人,阅读已成为当代常熟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读书明星”延续书香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故居里,从綵衣堂上挂的对联就可瞥见常熟人崇文重教的传统。

古里镇“农民读书明星”徐明做过农民、当过兵。如今他又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引领农村阅读风尚的藏书家和作家,谱写着“读书、藏书、写书、出书”人生四部曲。

徐明1965年出生于古里镇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儿时阅读资源匮乏,但他酷爱读书。1984年11月,他奔赴西北边陲的新疆军区,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当时部队里每月发16元津贴,徐明全部用来买了书,1988年退伍时,他带回的书籍整整两麻袋。如今转业20多年,他笔耕不辍,2013年出版37万字的《雪莲花》。目前,他的第二部反映军旅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边关军人》初稿已经完成,即将出版发行。

“读书让人思想丰富、心灵沉静、生活充实、人生优雅。”徐明说,农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阅读,所以他沉浸书香之时,也带领乡里乡亲一起阅读。他成立了“徐明家庭书屋”,3500册藏书吸引周边许多群众前来借阅。

常熟热爱阅读的典型不胜枚举。用6年时间编著大型画册《华瑞芯电影海报收藏集》的华瑞芯;整理剪报8000余份共计200万字的医生王建环;因重残常年卧床、写出自传《活着的100个理由》的女子钱敏丹,他们的读书故事无不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阅读引领精神成长

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怎样分配,怎样指导?市实验小学建立“社区小书吧”,解决了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琴枫社区居委会二楼的一角,两排书橱中摆放了500多册经典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图书。

学校在这里开设书吧后,不仅常可见到学生在这里做作业,还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们静心阅读。而老师可直接指导阅读方法,也能同家长交流如何引导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琴枫社区党总支书记俞玲说,尽管社区本身有阅览室,但儿童读物不多。“社区小书吧”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资源,有利于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引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

像这样开辟“书吧”鼓励孩子课外阅读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学校、社区之外,一些民办亲子阅读机构也在为培养学龄前“书香宝宝”而努力。专门指导0-8岁幼儿阅读的常熟悠贝亲子图书馆就参与了多个公益项目,工作人员将绘本阅读课堂开到幼儿园、民工子弟学校。“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念儿歌做游戏,生活融入教育才是最好。”这家机构负责人方子涵这样说。

公共阅读更加便捷

今年阅读节期间,常熟图书馆推出便民新举措,“乐听”数字阅读体验让人们感受用耳朵“看”书的时尚。

每天一开馆,图书馆就迎来不少参与“乐听”数字阅读的市民。他们戴着耳机,闭上双眼静静享受。“用耳朵‘看’书,不仅获取信息更方便,而且很享受。”市民王大伟退休后几乎天天来图书馆,以前在楼下看书,偶尔上网查阅新闻,看久了眼睛会很累,而现在,这样的问题解决了。

“‘乐听’数字阅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以聆听的形式供大家学习,专业的录音和特效音乐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即使盲人也能使用。”常熟图书馆副馆长徐博介绍,市民只需进入图书馆官网首页,进入试用资源库,就可直接听课学习,内容涵盖了评书、曲艺、诗歌、健康养生等30多个门类,收录13000多小时的有声读物。

在建设书香城市过程中,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常熟图书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出便民服务。目前,图书馆已在全市城乡设立22个分馆和46个流通点,可与常熟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其中,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助图书馆可实现24小时借还书。西城楼阁流通点开设至今一个月来借阅和已还数量达到111册和88册。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书香 名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