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经济新力量 抱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文/本报记者 一民 陈燕 杨之洲

到12月30日,梅李农民朱振良、王建东加入吉健葡萄专业合作社整整十个年头。掐指一算,今年两人在葡萄园里分别有18万元和15万元的收入。

十年前,吉健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当时仅有6名社员参加,朱振良、王建东也在其中。他们以“试吃螃蟹”的心态,改变小打小闹种植葡萄的现状,抱团发展,从土地里刨“金豆豆”。

提起为何要成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健最有发言权,他用“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作了概括。吉健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将农户的力量凝成一股,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收入都有明显增加。经过十年努力,吉健葡萄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碧溪、东张、吴市、周行、虞山宝岩等地的众多农户参与合作经营,社员也增加到了109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优质葡萄年产量在30万公斤以上,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常熟在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注重充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组建、参加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个人无力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有效提供农业生产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一言蔽之,就是积极鼓励农民互助合作,抱团发展。

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46家。其中,粮食种植业38家、蔬菜果品种植业92家、水产养殖业39家、农机服务业62家、林牧及其他类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1087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6354户,经营农地面积6.23万亩。

常熟把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已逐步成为本市农村继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之后,第三股正在崛起的经济力量。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2.52亿元,实现盈余4423万元。

这些专业合作社大多由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等方面的能人或专业大户,为扩大经营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召集有关农户共同建立;也有部分合作社依托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利用其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牵头兴办,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

这一经营模式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农户销售难的问题,依靠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销售,进一步扩大了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同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与合作组织及农户联合,可以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实现生产要素的整合,促进产品提优提质,增大市场定价的话语权等,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还提高了本市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商品与大市场的对接。合作社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发展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经营,使土地、资金、市场等资源要素得到集聚、优化,推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了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如今,常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做到统一使用商标,统一供种供苗,统一生产或安全质量标准,有的还获得了无公害基地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殷健的吉健葡萄科技有限公司在葡萄采摘前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采摘时为农户提供农资,采摘后,部分符合品牌质量标准的葡萄以“吉健”牌统一销售,没有达到标准的,公司也会积极寻找销售渠道,确保农户的葡萄都卖得出去。

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常熟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财政奖补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新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示范性合作社、申报名牌名品等各方面的具体奖补措施,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目前,常熟市吉健葡萄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17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常熟市梅李镇聚沙蔬果专业合作社等47家合作社被评为苏州星级合作社。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合作社 吉健 葡萄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