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新闻发布厅上线 第一期关注政府工作成果

今天,由常熟市委外宣办、常熟市政府新闻办、常熟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新闻发布厅正式上线。发布厅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立足民生问题,搭建政府、部门、市民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度,共同推进“精致”常熟建设。

新闻发布厅的第一期邀请了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范立军,向市民朋友们介绍2015年常熟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成果。

56aa9b8190f99

成果一:机构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2015年,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部署,对几个重要部门进行了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地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问题,切实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本市还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磋商和责任追究机制,更便于市民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与申诉。

优化卫生计生服务

合并原卫生局和计生委,成立常熟市卫计委,精简机构、整合职能,优化了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资源配置,形成了合力。

强化市场监管职能

整合了原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个职能部门,成立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负责常熟行政区域内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市场监管职责,同时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提升区域检测能力

整合原质监、食药监、农业和粮食等部门的各类技术资源,组建常熟市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常熟行政区域内的检验检测职责。

理顺水务医保管理职责

将城区防洪排涝、城市河道、防洪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全市供水、排水和节水的综合管理等涉水业务管理职能调整至市水利部门。将中法水务公司的隶属管理调整至城投公司。将原市卫计委承担的居民医保管理职责以及下属的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划转到市人社局,打破了医保管理上的部门职责壁垒,实现了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一体化”的新格局。

推进简政放权

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镇容镇貌、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以及卫生监督管理六个方面的328项权力下放至7个镇2个街道,在各镇设立镇综合执法局,启用镇域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提高了镇域各项执法工作的效率。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首批下放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87项,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56aa9bb963492

成果二:优化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2015年本市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完成了新一轮镇总体规划修编,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畅通城乡交通

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通行环境更加优化,全市公路网面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67.8公里,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交通运输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确立城市快速化路网骨架,2015年三环路高架全线贯通,全长26.3公里,正式开启了常熟的高架时代,承担了连接市镇板块的通港路、常沙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沪通铁路常熟段清障工作基本完成,站区规划方案基本稳定。强化市镇道路改造,新世纪大道北延一期、常浒线九里段节点改造前期积极推进,元和路、书院街综合改造工程全线通车,红梅路、开元大道、香山南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设完成,县南街主路面具备通车条件,实施26条镇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增和改造城乡候车亭321只,建设公交首末站27处,添置新能源公交车75辆,城市、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日趋完善;加快交通综合枢纽体系建设,以市区南、北一级汽车客运站为主枢纽、农村客运站为支撑的客运枢纽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为市民出行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换乘服务;深化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43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200辆,有效提升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出行质量。

市民乐有所居

共落实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035套,基本建成564套。对菱塘北村、常福一区教工住宅等6个区域18个老住宅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共计房屋258幢、建筑面积30.8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290户。完成珠江路两侧39幢房屋维修工程。12个安置房建设项目按时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累计竣工交付230多万平方米,入住安置规范有序。

增强功能配套

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城镇化发展质量有效提高。

昆承中学扩建工程、游文幼儿园、东南实验小学及幼儿园建成投用,实验中学(湘江路校区)等4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

市血站迁建工程竣工投用,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市敬老院正式启用,对409名五保、三无老人集中供养。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02家,助餐点92个,全市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全市养老床位数达11704张,养老机构25家,每千名老年人将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

全省首家公共体育服务示范点——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00余处,体育馆、训练馆和游泳馆60座,标准田径场19片,全民健身活动点610个。新建南湖湿地公园、沙家浜风景区等健身绿道共计64公里,新增8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全市健身绿道总里程达到120多公里,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学校达到57所、开放率61%。

深化文化惠民

推进基层文化设施新一轮建设,支塘文化中心等特色文化场馆建成开放;丰富书香城市建设内涵,深入推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驿站)建设;打造文化精品,成功举办江南文化节、中国古琴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文史专著《让国南来·仲雍》《南方夫子·言偃》正式出版。着力提升文化传承发展水平,文庙修复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完成,南门坛上历史街区(启动区)保护与整治工程、严讷宅和太平巷明厅修缮工程稳步推进。

创新社会治理

全市建成各类高清抓拍比对系统706套、高清治安监控4100余个、村级治安监控1.5万余个,整合接入其他部门单位和首批100个大型小区视频监控,基本完成社会面视频监控体系建设任务。

建设智慧城市

完成数据交换中心、五大数据库建设,完成“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常熟市民、企业开始享受到在线办理多种便民服务的“互联网+”新生活。

此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长江和尚湖应急水源地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也竣工投用。

成果三:铁腕治理营造优美环境

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营造优美环境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通过铁腕推进环境治理、大气治理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彰显城市精致、宜居特色。

城市大环境治理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对城区的占道经营、停车管理、户外广告、违章搭建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大力提升数字城管以及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质量。通过了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现场考查,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治理

强化空气质量应急管控,关停、搬迁大气污染企业60家,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731台,整治混凝土企业14家,整治码头堆场扬尘27家,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1.27万辆,沿江片区集中供热主管网全线贯通,正式启动污泥干化焚烧处置项目。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3.1%。

水环境综合治理

完成水系连通调控规划编制,实施城乡河道综合治理38条、省太湖治理工程100项、“畅流活水”项目25个,古城区活水自流效果显现,七浦塘常熟段全线通水,铁黄沙整治、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大环境工程进展顺利。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完成污水治理村庄70个。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四个统一”做法得到国家住建部认可并予推广。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关停治理污染养殖户1243户。

成果四:多管齐下优化民生保障

不断优化民生保障始终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出发点。政府部门通过强化培训,完善体系,创新管理等多种手段,把保障民生的每一着都落在实处。

就业与培训不断加强

2015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9万个,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6%,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9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积极组织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全年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2万人,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1066人,其他各类创业培训1089人。

就医与保险创新模式

建成了以市医疗急救中心为核心、下属8个急救分站为网点的急救网络。“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促进优质资源和人才下沉,实施慢病患者下沉社区管理,受惠群众18万人。初步建立分级诊疗等基本医疗模式,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机构日常监管,着力缓解“看病难”,切实提高医改成效。

全民参保登记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全面完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750元。

平安常熟建设成效显著

不断完善“大平安”体系,刑事发案率实现连续8年下降。2015年常熟警方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100余起,其中11起现行命案全破,破案率位列苏州大市前列。全年未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可控,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显著提升。

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试点开展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政经分离”改革,村均稳定性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0元,增长8.8%,高于城镇增幅0.8个百分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全面启动村庄综合整治,重点对全市保留村庄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苏州市级“美丽村庄示范村(点)”1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58个、“二星级康居乡村”15个,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使用浏览器扫一扫可看新闻发布实况

1454029985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常熟 推进 治理 建设 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