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鹞灯闪耀祈福祉 “灵动碧溪”展现传统民俗文化

1

2

3

4

文/本报记者 戴晏 摄/见习记者 朱琪

2月27日下午5时许,碧溪新区江南印象的广场上已陆陆续续有居民聚集,元宵·上鹞灯祈福活动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广场一侧的展示棚内人气很旺,碧溪巧媳妇们的手工摊位吸引了居民的目光。摊位上摆满了挂件、手帕、卡包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这些做工细致、形式新颖的产品令女性居民欢喜不已,而最特别的商品莫过于碧溪土布制作的小枕头。碧溪土布是常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几位正在挑选商品的阿姨对碧溪土布舒适的手感赞不绝口。

巧媳妇们还在展示棚里支起炉子,当场制作汤圆、馄饨、巧果等美食,很受青睐。现场,徐雅芳正和其他几位阿姨一起忙着给刚出锅的巧果装袋。“巧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要花很多心思,要先把米粉蒸熟,擀好成型后晒干,才能放到锅里油炸。”看到巧果这么受欢迎,徐雅芳心里乐呵呵的。

傍晚6时多,我们的节日·元宵“福满碧溪”文艺晚会在热力四射的舞蹈中启幕,歌曲、广场舞、吉他弹唱、木兰扇、沪剧等节目让观众们应接不暇,一时间现场的气氛走向高潮。与此同时,在广场的另一边,一只只夜光风筝升上天空,划出数十条光带,璀璨夺目,绚丽非常。

上鹞灯为夜间的活动增色不少,在众多风筝中,一个龙形的风筝格外抢眼。这只风筝全长近80米,龙身长30米左右,鹞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龙头和龙身上都装满了LED灯,灯光颜色各不相同,或明或暗,十分引人注目。龙形风筝的放飞者之一李建锋告诉 记者 ,想要放飞这只风筝并不容易,需要先把“龙尾”处的牵引风筝放到一定的高度,通过牵引的力量才能将它慢慢放飞。在四五人的通力合作之下,这条“龙”不一会儿就顺利地腾飞于夜空之上,显得气势非凡。

当晚,约有80多名风筝爱好者来到现场参与活动,放飞了30多只小型的鹞灯和3只大型的鹞灯。碧溪新区风筝协会秘书长杨志廷说,上鹞灯这一传统习俗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它象征着喜庆、吉祥,也传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碧溪新区已成功举办两届常熟市“灵动碧溪杯”上鹞灯全国邀请赛,积极鼓励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企业和社区,每年元宵节、中秋节都会举办上鹞灯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现场表演越发精彩,前来参与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李晓阳带着自己的妻儿特地从市区赶来,他认为跑这一趟非常值得,能让孩子在活动现场感受到传统的节日氛围。周梅茜也正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赏着夜空中的鹞灯。“现在的鹞灯比以往更漂亮、更精致,亮亮的灯光非常吸引人,也让整个活动都变得更有意思了。”她赞叹道。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