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减负问题引发大讨论 该给教育减负还是给孩子减负?

文/本报记者 冯碧珩

近期,网络上关于教育减负政策又引起热议。与过去绝大部分网友要求减负不同,此次争论中请不要给孩子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大,减负问题正引发出更多的关注。对此,本报也采访了本地市民,请他们谈谈对于减负的看法。

观点一根据阶段或加或减

市民张萍的孩子目前还在上幼儿园,不过张萍对于减负的话题已经很关注,“一年级开始就有课业了,然后就是一个漫长的求学过程。我也听了不少朋友介绍正式上学后的状态,我希望中小学生适当减负,进入大学后加负。”

在张小姐看来,这个观点是她总结自己和身边同学朋友的成长经历得出的结果。她觉得从她小时候开始到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导致其他课外知识缺乏,加之体育锻炼时间也较少,造成成长中有缺陷,这对今后个人成长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学时学习生活过于紧张,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突然脱离父母独自在外生活,就会比较放纵,也不利于今后就业。平时她也听了不少去国外念书的同学介绍,她觉得国内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教学理念,“在国外中小学相对轻松,大学严进严出,其实更利于学生今后就业与社会接轨。事实证明,许多男生心智成熟较晚,在中小学时还未有意识进行学习,过大的学习压力反而导致他们厌学,进入大学后心智相对成熟起来,此时再形成较为严格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我好几位男同学,高中时候学习不努力,就想着打篮球,考了大学以后才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自我提升了,但是考上的大学并不理想,周边的学习氛围也不行,就觉得挺遗憾的。”

市民黄女士也支持分阶段、合理科学地施压及减负,“想想高中生真是作孽,早上六点三十分到校,做作业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没有双休,有的学校一个月就给学生休一天,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需要减压的。”

观点二反对减负为求公平

市民顾小姐和朋友们则是坚定的减负反对者,她和朋友们都认为家庭富裕的孩子今后学习、择业可供选择得更多一点,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学校教育是孩子成本最低、最为便捷也是最为公平的出路,教育是需要兼顾公平的。如果减负,就把问题更多地留给父母,变相拉高了普通家庭的成本,增加了不公平性,“比如减负后早放学,父母要接,而我们普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的,可以让爷爷奶奶帮忙那很好,如果爷爷奶奶无法接手这项工作,那么就要额外投入资金来解决问题。而且早放学后,为了解决孩子的看护问题、面对其他家庭补课的情况,就又要加强对孩子的课外督导。这些都要投资,投入资金多,获得的课外教育、课外活动质量就高,这不利于普通家庭孩子的成长。”

而且,在顾小姐看来,目前的学校分布等都不适合减负,“就以小学为例,上世纪80年代我是小学生的时候,全市有很多所小学,每一所小学都离家很近,所以孩子脖子里挂着钥匙走几条小巷子就能回家了,村里也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回家、在校活动都很方便。而现在,有些家庭离学校距离较远,现在路上汽车又多,孩子可能需要接送,本来就很麻烦了。而且市区小学一个年级十几个班,挤在一所学校里,我很好奇,学校是如何满足孩子们体育运动的,如果减负,学校能提供足够的场地、项目、设施来给孩子们增加体育运动时间吗?”顾小姐还表示,稍微有点压力的课业能磨练人的意志,对成年之后有帮助,这也是她坚持不减负的原因之一。

观点三减缓焦虑从根源解决

市民李峰家里有人当教师,说起这个问题来,就显得比较犹豫,“太复杂了,就压力来说,其实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现在孩子们压力都很大,很难去比较谁更压力大一些。可能对于一线、二线城市来说,孩子们课业压力小一些,但是其他素质教育内容也不轻松。而对于一些落后地区来说,孩子们学习压力基本就是课业,更枯燥无味。”

在李峰看来,现在网络对于是否减负争议很大,关键点其实是教育均等化的一个争论,其背后还存在更多的问题,“我能理解很多家长反对减负的原因,我也是学生家长,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焦虑。造成这样的焦虑并不仅仅是对高水平教育均等化的需求,还有目前就业压力大、收入不平等、房价过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均等化服务,同时还要提高就业率、解决房价问题、让收入分配均等化,让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得到缓解,这样可以让家长以更健康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 淮安 新气象 新时代 新作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