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美了环境省了资源乐了农户 董浜镇14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粉碎可腐垃圾

粉碎可腐垃圾

分类投放垃圾

分类投放垃圾

分类收集垃圾

分类收集垃圾

垃圾分类亭

垃圾分类亭

文/本报记者 陈瑜琳

4月9日上午8时,董浜镇里睦村村民邱梅丹从家里拎出两袋垃圾,一袋倒入家门口的灰色垃圾桶中,一袋倒入蓝色垃圾桶。她说,村里推行垃圾分类以来,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了一年多。得益于此,里睦村的环境如今愈发好了。

邱梅丹是土生土长的里睦村人。2016年,董浜镇在里睦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初期,村干部、党员代表给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普及相关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随后,每家每户分到两个颜色分别为蓝与灰的垃圾桶。村民把生活中产生的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厨余、果蔬、农作物等含有大量可堆肥质、易腐烂生物类可利用垃圾投入灰色垃圾桶,将其他垃圾投入蓝色垃圾桶。刚拿到垃圾桶,居民们还有些混淆。邱梅丹有自己的记忆方法,“灰色代表泥土,我就想着把可堆肥垃圾放进去,等垃圾做成生物有机肥料再埋入泥土,蓝色垃圾桶就放入玻璃、塑料瓶等不可堆肥垃圾,这样记一段时间后就分清了。”邱梅丹说,村里的保洁员会定期对垃圾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以此评定每户人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配合度,打分到一定阶段后会有奖励,进一步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我看见保洁员用来运送垃圾的车辆上也放着两种颜色的垃圾桶,用来分装不同的垃圾。”邱梅丹说。

回想之前村里生活垃圾快速增长带来的“垃圾围城”问题,邱梅丹高兴地说,“推行垃圾分类既美化了生活环境,对资源的再利用也是一件好事。”

自2016年起,董浜镇严格按照《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苏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全镇有机垃圾统筹收运工作,优化镇村环境。按照“农户分类、镇村收运、企业处理”的分类收运处置模式,至2017年12月底,董浜镇在14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垃圾分类户达8489户,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户覆盖率达80%。14个行政村累计发放分类垃圾桶小桶(30L)17000只、大桶(240L)280只、垃圾桶固定框400只,建造垃圾分类亭14个,出动垃圾清运车56辆。该镇利用原有的收运体系建立了42个有机垃圾转运点,将收集到的农户有机垃圾全部转运至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制肥处理。此外,每村配备了4名收运人员,日收集有机垃圾共2吨左右,并对农户进行二维码信息化管理。

除了处理农户的生活垃圾,董浜镇还对农贸市场、蔬菜大棚等种植基地、学校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一并规划处理,分别采用“市场分类、市场收集、镇转运、企业处理”“村分类、村收集、村转运、企业处理”“单位分类、镇收集、镇转运、企业处理”的分类收运处置模式进行管理。

2014年,董浜镇在里睦村建成了一座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服务范围为董浜全镇区域。处理站采用日本引进的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日处理垃圾5吨。2017年11月,处理设备完成升级改造,日处理量增加到30吨。董浜镇徐市办事处主任顾晓文说,垃圾分类收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有效地减少垃圾总量,“垃圾中有很多可再次利用的资源,将各种固体废弃物分选开就是资源,可以成为可观的循环资源;垃圾资源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垃圾总量减少,从而降低垃圾填埋场的负荷,降低处理成本。”目前,董浜镇有机垃圾收集率达90%,减量化率在30%以上。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