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60余年匠心铸铁 ——访古里打铁传承人李振坤

1

文/本报记者 戴晏

摄/见习记者 朱琪

打铁,是一门原始的锻造技艺,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技艺之一。在工业化的浪潮下,从事打铁的手工艺人愈发稀少,且正在逐渐消失。然而,在古里镇,却仍有一位名叫李振坤的铁匠,还在传承着打铁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

走进李市古村落,就能看到一间简陋的砖瓦平房,这就是李振坤平日里打铁的地方。李振坤穿着一套简单的工作服,戴着一双已经被染黑的手套,正在小屋里敲敲打打,忙活着他最近的新订单,麻利的动作和炯炯的目光让人看不出他已是78岁的年纪。李振坤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铁匠,这门技艺在历经三代传承之后,最终来到他的手上。他1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手艺很快进入佳境,在年轻时就为人称道,60多年来,他一心一意与铁器相伴。

在李振坤的小屋子里,各式各样的工具一应俱全,光是大大小小的火钳就有七八种。“做的东西不一样,要用到的工具就不一样,这些钳子都是这些年里我自己打的。”除了钳子之外,屋子里还有两个“大家伙”。最高最显眼的是形似宝塔的炉灶,炉灶里的火熊熊燃烧,将李振坤的脸映得通红,站在几米开外就能感受到酷热的温度。气

泵榔头也是打铁中必须用到的,承担着将原材料打压成型的责任。早年还没有这个机器时,全得靠着铁匠自己拿大榔头一下下地锤,打铁的过程很吃力。因为所有工作都由李振坤独自完成,所以切

割机、电焊机、钻床这些设备也都不可或缺。

▲屋内的设备一应俱全

▲屋内的设备一应俱全

▲气泵榔头将原材料打压成型

▲气泵榔头将原材料打压成型

▲李振坤正在手工打钉子

▲李振坤正在手工打钉子

▼打铁用的火钳种类多样

▲打铁用的火钳种类多样

李振坤最近正在给一家造船厂打制游船上要用的钉子。和从前相比,如今李振坤接到的订单大多是一些零部件,生意清淡了不少。钉子的制作看似简单,却暗藏许多技巧。李振坤先将一根长度50厘米左右的细长铁条放入炉中,待铁条前端加热至赤红,就能将其取出。把经过加热的前端放到气泵大榔头的置物台上之后,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打压成型步骤。李振坤单脚踩着机器的踏板,同时用手转动着铁条,在气泵榔头的重锤之下,铁条前端逐渐被打制成尖头的形状。“要打成型看起来容易,其实对脚里力道的轻重要求很高,只有把脚里的力道控制到位,才能打出你要的东西。”李振坤把半成型的铁条放到铁墩子上,用小榔头再次敲锤定型,再把前端部分砍下,一枚铁钉就打好了。

古里白茆打铁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民国时期,白茆就已有了三家铁匠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白茆打铁最为盛行的时期,当地政府还把多家铁匠铺组织起来,成立了“白茆铁业社”,李振坤和父亲当时也加入了其中。“从前铁锹、镰刀、锄头这类农具的需求量很大,当时白茆镇上有二三十个铁匠,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李振坤的眼神里透出些许遗憾。

50多岁时,李振坤也曾收过4个徒弟,徒弟们后来却都转了行,子女也并没有学习这门手艺。长年的辛苦劳作让李振坤落下了驼背和肩膀酸痛的毛病,他不知道自己的打铁生涯还能持续多久,但他还不准备停下。“几乎已经没有本地的年轻人想学这个手艺了,我现在能干一天是一天,已经打了一辈子的铁,我想一直打到打不动为止。”他说。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