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激发文艺创作新活力 青年编剧培训班连办5年

文/本报记者 戴晏

日前,常熟市第五届青年编剧培训班第一阶段的培训课程全部结束。自2014年首次开班以来,培训班以挖掘培育青年编剧人才为核心,吸引了一批批优秀青年编剧人才和编剧爱好者,也为全市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刘永刚是市文化馆的一名青年编剧,他从事文化工作已有20多年,部队文工团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艺术创作有着多面的思考与认识。“编剧其实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项工作,它考验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深度。”今年是刘永刚第二次参加青年编剧培训班,这里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逐渐寻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身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刘永刚一直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着重点。去年,他创作了小品《夫妻之间》和《巧遇》。因为涉及了“闪婚闪离”与“碰瓷”这两大当下常见的社会现象,作品被搬上舞台之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借着青年编剧培训班这一平台,刘永刚有了更多与编剧行业前辈交流的机会。“国家一级编剧顾学军老师曾经给我们上过课,听了老师的建议和指导,我感觉我们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刘永刚说。

支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张凤对编剧有着极大的兴趣,而这一爱好也成了她创作的动力。“县级市坚持举办这类培训班的很少,常熟对编剧工作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张凤说。虽然接触编剧时间不长,但张凤已经尝试创作了一些小品,这些小品主题都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在张凤看来,乡镇文化工作更需紧贴百姓生活,编剧也需从小品这类小戏出发,讲老百姓看得懂的故事,演老百姓看得懂的内容。“培训班给我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让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这些都是我今后创作的动力。”

青年编剧培训班的集中培训全部结束后,优秀作品会被选送参加苏州市级比赛或呈现于舞台。2015年,小品《寻》和《试探》分获苏州市第九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征稿)二等奖、三等奖;2017年,小品《变奏》和《新生时代》获苏州市第十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征稿)三等奖。为使青年编剧培训班越办越好,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编剧工作,常熟市剧目工作室将继续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加大对学员作品的传播力度,力争将优秀作品搬上舞台。

五届培训班的连续举办,既离不开常熟市剧目工作室的努力,也体现了我市对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视与扶持。2016年,围绕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常熟市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计划实施意见》出台,并在当年选拔出包括宣传文化名家、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宣传文化中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16名人才。同年,为鼓励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我市又出台了《常熟市文学艺术奖评选奖励办法》,并于2017年举行了常熟市首届文艺奖的评奖活动,评选出39部优秀作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以及文艺创作扶持力度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会把‘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邀请更多专家学者来常授课,同时为青年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宣传推广优秀的原创作品,进一步提升本土的原创力量。”市委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段秀娟说。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