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市民聚焦线上“砍价热”

常熟日报记者 戴晏

电商时代衍生出了形式各异的网购方式,“砍价”购物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微信还是朋友圈,越来越多的砍价链接出现其中,面对新兴的“砍价热”市民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砍价”心累货不符实

“我试过‘砍价0元购’,也确实收到了货,但这个过程实在是太难熬了。”市民吴娟曾在线上通过砍价免费得到了一个吹风机,然而“免费”来得却不容易,她拜托了好几十个朋友才完成了这次“砍价”。吴娟说,刚开始“砍价”商品价格降幅较大,一次就能“砍”掉七元、八元,感觉只要邀请十几个好友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不过一旦砍到后面就会发现越来越难,一个好友只能“砍掉”几分钱。“这种砍价它一般还会设置时限,比如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不然就会失效。”吴娟虽然感觉其中有“套路”,但怀着对商品的一丝期待,她还是费力砍到了“0”元。

砍价成功后,吴娟曾对商品是否会发货感到有些怀疑,随后收到的发货信息打消了她的疑虑,但最终到手的商品让她大失所望。“我不清楚其他人砍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总之我自己收到的那个吹风机质量真的挺差,感觉到手东西的实际价格起码比它的标价便宜10倍。”

网友“蘑菇力酱”也和吴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曾成功“砍”到一个品牌的机械键盘套装,但实际到手的物品却换成了另一个不知名的品牌,两者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发起过砍价,这种不靠谱的感受让我觉得非常心累。”

另类社交让人尴尬

在网络的影响下,热衷“砍价”的群体日益扩大,由“砍价”引发的社交问题也让不少人感到十分头痛。市民黄溪言告诉 记者 ,由“砍价”形成的另类社交现在越来越常见,他近来饱受“砍价”困扰,“微信会突然收到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消息,打开一看是让我帮忙砍价。我自己根本不信这种东西,可是又不好和他解释,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复。”在微信朋友圈里,他也不时会刷到好友拜托帮忙砍价的链接。在他看来,这件事特别败人缘,“不砍好像是不给面子,砍了我又怕泄露个人信息,其实挺怕收到这些消息的。”

在三五个好友无法满足砍价需求的情况下,一些专业砍价群也应运而生,形成一个特殊的“砍价”圈。网友“秋茶”就加入了一个“砍价”群,在她看来,这些砍价群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群发分享链接的社交尴尬,既方便了自己,也不用打扰到对此没有兴趣的朋友,“可是像这样的群里人又多又杂,在心理上会感觉不太放心,而且每天都要互帮互助砍价的话也挺浪费自己时间的。”

警惕“天上掉馅饼”

在网友“陈橙子”眼里,“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可轻信,即使“砍价0元得”这件事本身是真的,但在它背后隐藏着各种营销手段。她随后向 记者 展示,点开某个砍价链接,选择“帮砍一刀”的选项之后,屏幕会跳出一个二维码,提示用户要先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方可参与砍价。“陈橙子”认为,平台就是以这种低成本的方式不断扩大关注度,获得更多的潜在用户,达到迅速发展的目的。

在市民李睿眼里,举手之劳帮忙砍个价无可厚非,但砍价可能会留下的“后遗症”,这也让他对这类信息较为警惕,几乎不会出手参与活动,“我比较担心的一点就是关于个人隐私信息被轻易获取的问题。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公众的个人信息有了更多被获取的渠道,砍价平台在获得关注的同时,想必也会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通过这些数据去分析用户的喜好。”

中老年群体参与更多

网友“青色君”的妈妈是一位砍价爱好者,尽管女儿总是劝妈妈少参与这些砍价、团购活动,但曾经成功“砍价”过几次的妈妈却仍然乐此不疲,两人的聊天记录也从养生、鸡汤类的文章分享变为了一排排的砍价链接分享。“我常和我妈说这里面东西的质量其实并不好,但她就觉得反正便宜也无所谓,而砍价平台利用的就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的贪便宜心理。”

市民朱洁也有一样的烦恼,“我妈经常会‘中招’买到一些质量很差的东西,退货麻烦还要付运费,不退又觉得品质太差。我妈对此心态倒是挺好,还能去网上晒一晒自己又免费得到了什么。”面对家中的廉价商品,朱洁感到有些烦恼,特别担心像接线板这类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我希望这些平台能够诚信一点,做到所见即所得,而不是专门钻中老年人的空子,去制造这些消费陷阱。”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