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要做就要做出个样子 ——本报记者带小记者聆听高德康的创业故事

文/本报记者 张雨嘉小 记者 吴卓妍

在很多人眼中,高德康是一名成功的商人。鲜有人知道,创业之初他也曾风餐露宿、彻夜不眠,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时,他也愁白了双鬓。

20岁那年,高德康跟着父亲学裁缝。当时,老裁缝要用两天才能做完的衣服,高德康能在一天之内缝制完毕,一个人顶两个巧裁缝的活。“我这人的脾气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出个样子。”高德康说。为了提高缝纫速度,他常常看着钟点练习,最后练成了当地有名的缝纫快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高德康生活的村子办起了服装厂,他的事业开始起步。上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闯荡上海,交通工具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时都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他每天随身带着水壶干粮,天还没亮就骑车出发,深夜才回到常熟,在路上一骑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到家常常是腿酸脚肿。赶上刮风下雨,就更加艰难。但无论有多累,路有多难走,第二天他都会蹬起自行车,把加工好的成品送往上海。即使赶到上海时交货单位已经下班,他也能在单位的传达室里饿着肚子整整坐一夜。

再说起这段创业经历,高德康认为,对他个人和波司登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经历造就了他超乎一般人的耐力,而波司登在发展阶段经历数次困境,最后都挺了过来,靠的就是这股精气神。可以说,波司登的发展史也是高德康的成长史。

1994年,波司登工厂滞销15万件羽绒服,2000多万元的资金全积压在仓库里,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困境,高德康跳出问题本身反思,寻找到了根源——前期在拓展北方市场时没做好市场调研就加速发展。他也因此得出教训:做产品一定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市场要什么。

2001年,企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出现了员工应付于事和做出有损于企业事情的情况。曾经有一家企业,把波司登一个车间的60多名员工“一锅”端了过去。高德康发现,是薪酬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后来,在完善薪酬制度的基础上,他开始思考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除此以外,波司登还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每一名员工都需定期接受企业文化相关考核。高德康认为,文化本身包含价值观、企业的愿景、经营理念以及经营策略等方面内容,一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员工不知道企业未来将走向哪里,这时就需要有文化的灌输。

在创业初期,高德康时常会反复坦诚地和自己对话,摸清自己的实力和忍耐力。如今不乏年轻的创业者,但这些人可能只看到了创业成功者从草根一跃为富商的华丽转身,并没有过多地审视自身,认真谋划。高德康认为,梦想的格局有大小。创业之始就要想好自己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者、大老板,还是立意高远、参与国家发展建设的企业家?“这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你的立意与你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大小,与你企业发展规模的大小成正比,与你创业之路的曲直程度成正比。”高德康说。

“企业家要永远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这是保证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同时,企业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高德康心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机制和人才。他强调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对标创新和坚持艰苦奋斗。

波司登带动产业链健康发展,培育共创财富的同时,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数十年的坚持,波司登累计向社会捐助了近8亿元慈善基金。同时,企业在和谐消费、促进就业、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社会参与等方面尽心履责。从累计筹资1.3亿元在白茆建成拥有427幢别墅的康博村,到高德康个人出资5000万元发起成立民政部直属管理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从保护母亲河到抗击雪灾,从四川地震到玉树赈灾现场,波司登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小记者感言

这次,我参观采访了波司登集团。我们应该以高德康爷爷为榜样,学习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高德康爷爷的奋斗故事,其实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创业者、企业家奋斗历程的缩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我们更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