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稻田里“长”出蛙和虾 坞坵村探索新种养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文/本报记者 葛洁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古里镇坞坵村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以致富百姓为落脚点,解放思想,积极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探索“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为村民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富民强村。

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坞坵村的一片稻蛙共养试验田,水田的上方和周围全部覆盖着透明而纤细的网,以防范鸟类等对青蛙的侵害。农业技术骨干徐建华正在稻田观察养殖青蛙的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特意从浙江引进了一种叫黑斑蛙的食用类青蛙,亩均产量预计在1000公斤左右。“今年的模式和往年不一样,现在搞稻养结合,生产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不一样,而且稻田里青蛙的质量也比较好,产量高、品质好,我们的收益也就提高了。”徐建华说。

“稻蛙共养”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稻田种养模式,绿色种田、生态养蛙,不施化肥、不用农药,青蛙吃掉稻田害虫,蛙粪回田。同样一亩田,单纯种植水稻亩收益不足2000元,而稻蛙结合后收入可达6000元甚至更多。“自从引进了稻田套养模式,不仅稻米的质量大大提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利润每亩有5000元左右。”坞坵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潇欣喜地告诉记者。

事实上,稻田里不仅可以养蛙,还能套养、套种许多个水产品或旱作物,比如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鸭、种蔬菜等多种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坞坵村除了尝试“稻蛙共养”,还在试验水稻与小龙虾的共养。通过这种“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水稻季实施“一田两用”,除了出产高品质稻米,还能让农田里“长”出鱼虾蟹鸭蛙,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坞坵村的水稻生产可谓全国闻名,甚至连李克强总理也曾称赞过这里的家庭农场种植模式。然而,随着近两年水稻价格的持续下降,村里的粮食种植户收入连年减少。村委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多方取经,反复调研,提出要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探索“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随后村里投入20多万元资金进行试验,成功以后再向村民推广,最终实现“逆袭”。

坞坵村党委书记严雪军说,如今村里还在探索一些新的种养结合模式,待试验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达到一定规模后,村委会将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在产业的环节中选择合适的项目,最终与村民实现共赢。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