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我家这40年”征文选登】改革开放富起来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还在淼泉“七大队中学”读书。我们一家住在下甲村河西生产队的打谷场边,开门出来就是一块打谷场。一幢两户人家共同居住的三开间平房里,西面半段带圆堂的瓦屋由我父亲的爷叔一家七口人住着,东面半段靠下甲塘河的草屋住着我们一家五口,做饭的厨房在屋后三间土结砌的草屋棚棚内,三间用毛竹和劣质树棍支撑起来的茅草棚棚里住着父亲的好婆,与我家合用一副三眼灶、一只大水缸、一张吃饭的破桌。棚棚上的门是一根根竹爿钉起来的竹门,日晒夜露,风吹雨打,破旧不堪。窗户是木头的,用一张塑料膜挡着,外面挂着一条稻柴编押的挂壁筅。吃饭的地方除了一口架橱和一些筷碗,无任何值钱的东西,看起来实在是寒酸。一家人一年四季很少吃到荤腥,吃炖蛋炖酱面,擀面条也吃麦粞饭,咸菜萝卜从春吃到冬,一个月筷头上只见到一二次鱼肉,平时靠我到河里摸点蛳螺、钓些鱼、挖几只蟹改善一下生活。

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母亲除了务农还去大队草包厂织布。由于家境贫寒,家庭平时很节俭,母亲做花边挣了一点小钱买回一个3分钱的雪饼我也舍不得吃,自己掰一些后全留给了弟弟妹妹。年终生产队分配,我家年年“透支户”。

我家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60年代初,父亲爷叔一家草屋面翻换成了瓦屋面,我家很穷没有钱去改造。我16岁那年,也就是1980年,我家搬出老宅,在离老宅基200米的南面农田里建造了五开间二圆堂加走廊的平房。父亲说:“这房子是用3500块钱造的。”

搬进新房后,人均居住面积有32平方米,一下子宽敞了,以前老房子属于我家的半段不足40平方米。

房子虽造好,房间内陈设简陋,地上没铺砖头。用竹榻往两头两张长凳上一搁,8根4号竹支起蚊帐,便是我和弟妹的床。我的卧室无任何摆式,自己学木匠时做了一只夜壶箱(床头柜)、一对沙发。家里值钱的算算只有我买的一台价值16元的“银球牌”收音机、68元的“红梅”照相机、20元的“雪松”微型电风扇、65元的“常熟牌”手表,还有一盏自制的落地台灯。

分田到户后,我家在猪棚里养了一头猪,后又养能繁母猪,我跟着父母摇船去福山放小猪,吃了不少苦。再后来,猪卖了,种植蘑菇、银耳、香菇搞起了家庭副业,日子慢慢地好起来。1980年的春天,我到淼泉蘑菇收购站工作,当年赚了工资买了一台二手的“春雷牌”收录机。1983年,我被招进父亲的工作单位淼泉供销社当营业员。

这一年,队办企业和乡镇工业发展起来了,我家家庭收入主要靠我、我父亲和母亲。我家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下班搞副业,老小齐上阵,干得热火朝天。

1988年,阔别4年,我从新疆部队回到家乡。家乡变化很大,我家老屋西面的火龙圈(一条河)填土造了条公路,老屋东面下甲塘河出现了一座新的下甲桥,宽阔的乡村公路替代了狭窄的水泥板路,乡镇企业在蓬勃发展。我也分配进了乡镇企业,父亲给我买了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我上班的劲头更足了。

1989年春节,我结婚。农村里有传统,有两个儿子的,大儿子一结婚就要与父母分家。我是大儿子,所以结了婚就分了家。结婚时家里有了18英寸“金星”彩电,有了收录机、缝纫机,后来赚了工资又添置了冰箱、电唱机。在发家致富的路上,我家一刻也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

我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形势。进入90年代,农村掀起“建房热”,平房翻楼房。我家不甘落后,在1993年春建造了全大队独一无二的二十年也不会落后的欧式“小洋楼”。不久,家里就有了轻骑。1995年,我买了BB机,花5000元安装了私人电话,成为生产队第二个有电话的家庭。

我做梦也想不到5年后自己会在常熟花5500元买一部手机,花24万元买房、十几万元买车,买“方正”电脑、商务通、E人E本,后来换房又买车,再后来开办“小草书屋”,开家庭博物馆……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我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物质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衣着亮丽光鲜、餐桌鱼肉不断、居住面积宽敞、出门手机一部、上班出行汽车、家有空调冰箱、烧饭不用柴草、购物微信扫码……改革开放初请裁缝掮着“洋机”上门到家里做衣裳,剪布用布票,吃饭用粮票,河里淘米洗菜,饿一顿饱一顿,住草房子的日子已成为历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线电视,洋房别墅”“手机电脑,空调汽车”全部变为现实。

如今,城市长得越来越高,农村变得越来越美,家庭也是越来越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和千千万万家庭一样,全靠党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

跨入新世纪,新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建设让老百姓看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每次从城里回到乡下,看着父亲那一块满眼翠绿的菜园,看着绿色田野,看着江南大地丰收的景象,我忍不住赞叹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巨变。

新时代,再出发!我家向小康进发!

(徐明)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