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闻发布厅第三十九期解读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

时间:2018年9月29日

发布人:常熟市城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陆卫民

主题:解读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的一次变革,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本市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全面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本期新闻发布厅邀请常熟市城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陆卫民,向大家解读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

初步开展情况

■周密部署分类工作

制定了《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2018年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行动方案》和《常熟市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部门板块职责,明确垃圾分类标准,规范分类设施配置。同时,成立常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配套分类投放设施

制定了《常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全面配套城区道路沿线、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一般住宅小区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类”标准实施,结合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

■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引导

制定《2018年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利用城乡公交移动电视、出租车电子屏、公共场所电子屏等媒介,常态化宣传分类知识;在全市35所中小学举办“小举动大文明垃圾分类我先行”校园科普行大型宣传活动,参与师生1万多人次;充分运用常熟垃圾焚烧发电二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垃圾分类科普体验活动;在试点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互联网+”积分兑换活动;发挥物业、保洁员和百姓城管作用,完善分类宣传员、指导员、督导员队伍,营造人人参与分类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城市道路沿线、广场等公共区域和住宅小区共配套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5000多组,做到样式、色调、标识统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63%。公共机构分类投放设施正在抓紧配置中。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车辆4辆,人员7名。今年以来共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集中培训2次,累计在广场、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80多次,发放宣传手册50000多份。

农村有机垃圾就地处置

今年以来,根据省、苏州市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要求,本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系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农村有机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压实责任目标

根据苏州下达的2018年完成6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任务,本市结合“十三五”期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规划,确定了年内完成105个村庄、行政村分类覆盖达到78%的建设任务,并组织召开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多方调研指导

组织各乡镇前往昆山、张家港、吴中区等周边县 (市、区)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同时开展垃圾分类月度督查工作,指导板块合理配置农户分类垃圾桶、建设分类收集亭、配备收运车辆,科学规划分类垃圾收运线路等。

■落实资金保障

建立财政分级负担机制,市财政对乡镇有机垃圾处理设施投入实行以奖代补,对日常运行经费按照年度考核成绩进行补贴。今年已对有机垃圾处置设备及62个行政村补贴716万元。

■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建立督查通报制度。每周、每月通报各板块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召开现场推进会。将农村有机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板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内容,并与以奖代补政策挂钩,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73个行政村的农户垃圾分类桶的采购、二维码的制作、村庄收集亭的建设工作均已到位,已经开始实行有机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其余32个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收运体系与终端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整个系统就不能形成闭环。本市依托原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添置专业收运车辆,增加收运人员,根据分类区域布局、道路宽窄、人口数量等因素,科学设置收集房(点),合理规划分类垃圾收运线路,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区域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

其中,易腐垃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及农业种植垃圾等有机垃圾)通过“就地+相对集中”方式进行处置。“就地处理”是指在部分机关单位、小区、餐饮单位建设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对餐厨垃圾进行就地处置,年内将建成24个点位,处理能力15.4吨/天,目前2处设施已投运。“相对集中处理”是指通过建设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对易腐有机垃圾进行就近处置,目前全市已建成15座,处理能力达96.6吨/天。可回收物部分由居民、保洁人员在前端收集变卖,剩余的由环卫部门分拣收集后进入物资回收渠道。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单独收集集中存放后定期外运至有资质处置单位处理,目前正在建设3处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其他垃圾则进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行焚烧发电和填埋处理。

此外,本市正积极筹建城区大件垃圾拆解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计划年内开工。今后大件垃圾由环卫部门单独收集、集中拆解后再分类处置,可回收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可燃部分运至焚烧厂处理,其余部分填埋处置。

遇到问题及下阶段计划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目前本市存在垃圾终端处理能力还不足,分类收运体系还不够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利用链缺失,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还不到位,全市性的社会宣传氛围尚未形成等问题,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严格标准,配套完善城区分类设施设备。

进一步配套分类投放设施,完善分类收集体系,做好分类处置工作,至2018年底,城区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住宅小区分类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6个垃圾分类小区,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新增垃圾分类单位50家,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70%。

二要全面提速,推进行政村分类提质扩面。

加快完成剩余32个垃圾分类行政村建设任务,在目前已经完成73个村庄的任务上,再接再厉,争取年底行政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8%,实现7个镇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

三要完善硬件,加快终端处置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餐厨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建设。同时,大力做好城区建筑装修垃圾、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的单独收运、集中堆放和分类处置工作。

四要强化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要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学校、单位、村庄、家庭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知晓率;要配套建立激励引导机制,采用“积分兑换”“绿色账户”、精神文明建设评比等方式,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和准确度,营造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样板,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另外,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移风易俗、惠及全民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部门、板块加强领导、合力推进,需要全体市民的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各板块和村、社区要切实履行垃圾分类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要履行监督管理职能,作为分类主体的市民群众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只有上下齐心、全员参与,才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