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知行合一走高端化发展道路 常熟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发展思考

文/本报记者 戴晓怡

自2016年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日前,在本市举办的“2018·研学旅行与文旅产业融合研讨会”上,200余位研学旅行及文旅业界前沿精英对此也进行了深度探讨,明确提出在具体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旅行轻研学、研学产品鱼龙混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高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常熟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名片的关键之匙。

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思考和实践。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提出,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就是课程设计。当前研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要么是课程要素的缺失,要么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体验层面,或者只是以景点了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难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学习成果,这是推动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017年,常熟推出“道启东南 天下常塾——常塾·研学堂”研学旅游品牌和形象lo-go,并推出“江南福地,研学常塾”常熟研学游线上线下平台,提出“文化+教育+旅游”的发展思路。目前,研学游已形成江南国学、科普教育、江南耕读、江南手作、户外体验五大主题,并推出了虞山文化研学、名人名园研学等线路,还在全市范围内梳理出100多个研学游参观考察点。常熟研学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路径定位准确,每个点确定一个模块,明确研学旅行不是纯旅游,而是要融入教育的内涵,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只有把每个有历史和文化的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个城市的一条主线,同时根据研学自然观赏型、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励志拓展型五大类别,通过“常塾·研学堂”平台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每个类别都围绕国家的政策来制定相应的研学内容,横向“分类”和纵向“主线”结合起来,才能把“常塾·研学堂”打造成一个真正大的研学品牌。

以自然教育为例,在做这方面的研学旅行时,首先应该做到尊重科学。重视科普不只是形式教育,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研学团队,针对不同的类别,包括植物、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等制定相应的课程和目标。比如沙家浜湿地做自然教育,研学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带学生用望远镜观鸟了解是什么鸟,对鸟的种类,包括水禽、涉禽、留鸟、候鸟及其迁徙路线、鸟的前生后世等都应该让学生知晓。这就需要融入专业的师资力量,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研学旅行走进传统观光旅游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态体验式教育,如在沙家浜创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十四节气”等蕴含自然和人文的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建立集体需要的要素,如得力的领导、统一的规则、成员间团结协作、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让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境界,从脑、身、心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把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做高端,最关键的当然还是要推出有内容的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产品。研学旅行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国家规定的必修新课程,更是育人模式的新探索,目前国家正在全力推动。而作为一个国家课程,就需要与每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统合在一起。营地产品则由课程、硬件、服务三部分组成,课程可以按照标准化来设计,紧扣体制教学和知识体系,硬件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让青少年喜欢,让他们身心愉悦,服务是由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常熟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如何把旅游、文化和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还需要继续探索。研学旅行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1.0到4.0的必经之路,高端的研学产品需要融入更多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学校教材和课本设计上可以融入一些研学旅行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并呈现一种深层次的递进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再通过课本成为一个个营地的点,让学生在旅行中体验“第二课堂”,形成知行合一的校外教育。这样,让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