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创新与奋斗走出碧溪之路 改革开放亲历者回顾40年发展历程

编者按

为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从碧溪之路到奔跑之城”系列报道,期间记者将采访改革开放40年间的亲历者,聆听他们介绍40年来常熟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本市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非凡成就,鼓励全市上下不断奋斗创新,推动常熟高质量发展再攀高峰。

文/常熟日报记者 冯碧珩

平日里,曾任碧溪副书记、镇长的徐世民一得闲就喜欢在碧溪新区东走走、西逛逛,看看辖区发展新貌。在他看来,碧溪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断入驻的高科技企业、生态绿色的环境建设成果等都是在碧溪之路精神激励下发展起来的。谈起碧溪之路,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办第一家乡镇企业

徐世民对于以前碧溪的情况记忆深刻。1968年他从部队退伍到碧溪时,碧溪当地经济条件很差,镇里只有一条200米长的老街,其他道路都是烂泥路,老百姓住的都是草房子,农民一年做到头才一两百元收入,甚至有人还要依靠透支过日子。而且当时很多人家都吃不上米饭,主食以玉米粒和麦皮为主,生活困难。眼前的一切让他和当地很多干部一样感受到了压力,大家都想通过努力改变碧溪穷困的状态。改革开放的到来,为他们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时碧溪的领导班子明确了发展思路,那就是要“敢想、敢闯、敢干”,要稳定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小城镇,希望通过上下共同努力走出一条致富路。徐世民还记得,那时候在农业上,政府组织分田到户,鼓励农户发展生产,确保当地农业产业稳定。同时,碧溪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当年创业还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到处找关系办厂,一切都非常艰难。”徐世民告诉记者,当年碧溪办起来的第一家乡镇企业就是碧溪机械厂。为了办厂需要组织一批材料,当时的供销员朱根顺在上海购买了一批钢材,结果被人举报,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脚,购买集体才能用的钢材”,结果朱根顺在上海被拘留了。徐世民和同事急忙赶往上海,将具体情况解释清楚后才把人带了回来,乡里还为朱根顺提起了申诉,帮他平反,撤销了拘留记录。

正是因为大家共同的努力,碧溪机械厂成功建设了起来,发展状况很不错,徐世民说起这事,至今还显得有几分激动。他说:“当时大家看到第一家企业办得很成功,都激动不已,此时大家才觉得创办乡镇企业这个路子可行。”

乡镇企业全面开花

搞创新改革的根本是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办机械厂用工量大,能解决很多农民的就业问题,那么如何再进一步为更多农民提供增收之路呢?对此,碧溪加大了对羊毛衫厂的扶持力度。徐世民还记得,当年新开羊毛衫厂,技术不够好,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一般。为了能提高品质,羊毛衫厂党支部书记马炳生到处找专家请教技术。“当时,马炳生听说上海很难买到棉絮毯,他二话没说就用自家棉花田里的棉花弹制了棉絮毯,前往上海登门拜访技术专家。经过不懈努力,他的诚心感动了技术专家,也正是这些专家带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徐世民说,乡里对羊毛衫厂也加大了扶持力度,组织羊毛衫厂人员去上海学习、采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购买了进口机器,帮助企业不断发展。正是在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碧溪羊毛衫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订单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以此为基点,带动了更多老百姓在家中加工羊毛衫、羊毛裤等,为家庭实现增收。

在发展过程中,碧溪人也看到,百姓要致富,就要实现多方面发展。为了丰富企业类型,80年代后期碧溪准备创办药厂,但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药厂无法获得审批。徐世民和同事们为此动足了脑筋,最后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位香港老板,通过合资的方式终于将药厂创办了起来,这就是华葆药业的前身。不仅如此,碧溪还组织干部、企业领导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徐世民说:“我们当时去过日本考察,就是这一次,我们从日本顺利带回了塑钢技术,后来办了塑钢厂。”正是在政府的全力推动下,铜厂、电子厂、铝合金厂等一一建立了起来。

敢为人先率先改制

碧溪人在实践碧溪之路的过程中,总是敢为人先。在常熟各地还在发展村属企业、社办厂时,1987年碧溪已经率先开始鼓励本地乡镇企业转制发展。“那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到了必须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的时候了,要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前行,转制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在常熟范围内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徐世民告诉记者,当时转制面临着诸多争议,第一批试点企业就是机械厂和泡泡糖厂,当时两家厂子的负责人朱根顺和王洪元心存顾虑,还找到了他倾诉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经过反复沟通,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他俩的顾虑最终被打消了。实践证明,这是对的,后来企业效益果然逐步提升。成功的范例激励着后来者,碧溪范围内一大批企业随后都完成了转制,为企业发展激发了新的活力。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碧溪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碧溪人这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也亦农,集体同致富”的大胆实践,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繁荣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推进,碧溪之路的美名享誉全国。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这片热土上的人并没有停止不断奋斗、改革创新的步伐。进入新世纪,碧溪新区传承着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碧溪之路”精神内涵,按照打造“精致城市”的战略部署,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这种碧溪之路的精神在奔跑奋进中的常熟处处可见,常熟人秉承着前人的意志,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踏步前进着。正如原常熟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杨标在仔细研究碧溪之路的发展经验后所说,回顾碧溪之路的发展历程,总结常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以始终坚持致富百姓为目的,以此促进城乡全面和谐发展。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章静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