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四十年房改记

四十年前,我家祖孙三代住的是低矮的平房。至今还依稀记得细小的桁条,粗糙的杂树棍椽子,泥巴地,一副杂砖砌成的小灶,油烟熏黑了整个灶房,屋顶的瓦稀稀落落,夜晚能望见星空。祖母住一个小隔房,我和父母挤在一个房间里。因生活贫困,我和妹妹放学后都要帮着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年忙到头,到年终分红,只能分到几十元。一日三餐以山芋、南瓜、面条、稀饭、麦片饭为主,生活的困境可想而知。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三亩责任田。从此,农村大锅饭的日子吃到了头。种三亩责任田,用不着整天整年泡在田里,到农忙时全家合力,一星期就能完工,平时抽空管理。有了农闲怎么办?父母就在屋后的闲地上搭了两间小房子,开始养猪。猪粪可以壮田,猪肉可以出售。步子走对了,我家的日子开始好转,经济上有了积蓄。养猪是起早摸黑的事,那几年中,父母还先后进了乡办砖瓦厂,收入上不再是农村的年终分红,月月拿工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同时,我也参加了工作,为家尽一点微薄之力。

1984年,村上有人带头造起了楼房。那可是新鲜事,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聚焦点。我家也羡慕起来,父母计算着经济,计划着造楼房,开始买回各种建筑材料。一切准备好,择日请匠人破土动工。月余,三上三下的新楼建成。住进新楼,人也变得精神了。祖母万分感慨地说:“想不到七八十岁的人,还能这么快住上楼房!”

1988年,我结了婚,妻子也在市区的工厂工作。第二年,我们有了一个儿子。婚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从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居民。我们趁年纪轻拼命地工作挣钱,好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1995年实现了,我们花11万元在市区买了一套商品房,第二年装修搬入新居。

2000年,我被公司派往国外工作,去时得到了家里的支持。去吧!机会难得,人不能老待在一个地方,到国外去见识见识、锻炼锻炼,把眼光放得更宽些。2000年4月9日,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我登上国际航班飞往异国他乡。2001年夏天,国外的项目结束,我带着丰厚的收入、带着喜悦回归。从此,一个家有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放宽了自己的眼光。

随着城市不断地向乡村发展,我的老家被划入市区,一条宽阔的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了,把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拉近。有许多像我一样性质的城市新居民都想回老家建一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别墅,因为村里面规划了新村,一排排整齐的、崭新的别墅装饰着美丽乡村。过了十多年热热闹闹的城市生活,想重归乡村的宁静,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老家已经成了尚湖风景区,有如诗如画的景致。心想事成,2010年,一座题名“半农屋”的新型别墅建在稻语花香间,且近山傍湖。于是,我在门庭上题楹联一副:“居处得清风明月,出门见近水远山。”

一切看似容易,比如这四十年间建房买房,其实不容易,这都靠党的好政策,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陈祖明)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