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从传统到现代从吃饱到吃好 常熟农业40年发展历程节选

文/本报记者 杨之洲

改革开放至今,本市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历史跨越,农机化从初级阶段发展到中高级阶段,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累计增产粮食20.6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

从解决温饱到注重口感

改革开放初期,常熟市农科所以端木银熙为代表的一群水稻专家们致力于研究稻麦两熟的水稻品种,主要解决产量问题。当时的农科所还在报慈北路上,基本没有仪器设备,只有1把尺和少量的网室、温室,育种科技人员相当匮乏。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太湖粳1号、2号诞生,其中2号的亩产超800公斤,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进入21世纪,新的农科所建成,总投资近亿元,成为硬件设施一流的县级水稻育种研发基地,科研人员也从原来的2、3人发展成28人。在端木银熙的带领下,农科所开始研究优质水稻,在三系杂交粳稻优势利用和优质常规晚粳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三系杂交粳稻组合选育方面,有7个突破性杂交粳稻组合先后通过国家、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审定,得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肯定。其中,常优2号、常优4号和常优5号米质均达到国标一级。在常规粳稻选育方面,先后有11个品种通过国家、江苏省和上海市审定,其中常农粳5号米质达国标一级,推广应用面积400万亩以上。

从粗放粗养到精致管理

原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任丽珍于1981年参加工作,她见证了本市近40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苗种养殖亩产只有50多公斤,如今,亩产达到了500多公斤;当时,成鱼产量亩产150多公斤,如今,亩产200多公斤甚至达到300多公斤;当时,只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被养殖,如今,除四大家鱼外,昂刺鱼、鳡鱼、鳗鱼等20多个品种的鱼类被本市的渔户养殖;当时,常熟的养殖池塘内只有青虾这一种虾类,亩产仅5公斤左右,如今,青虾亩产150多公斤,还引进了罗藻虾、台湾草虾、小龙虾、澳洲龙虾等品种。

近40年的发展中,不仅水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水产养殖的科技手段和各类疾病的防治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早期,本市开始出现粗放粗养型的螃蟹养殖户,由于养殖户少,竞争不激烈,虽亩产只有5公斤左右,但效益普遍较好。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抖抖病的出现狠狠地打击了当时蟹农的信心。任丽珍回忆说:“当时抖抖病的死亡率达到了50%至60%,蟹农人心惶惶。”他们知悉后,从各种预防措施着手,帮助蟹农战胜这一疾病,“我们改之前全池铺洒药剂为口服,让蟹农在池塘内种植水草、投放螺蛳,再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后,蟹农的蟹产量有了明显提升,亩产达到了30多公斤。2007年,他们又向蟹农推广了微控增氧机,让螃蟹的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亩产达100多公斤。

从人力为主到机械化作业

改革开放初期,本市的农机仅基本解决了机电排灌、机耕、脱粒。而今,农机实现了从机耕、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从1978年的36.48%提高到了92%。全市大中拖、联合收割机、高性能乘坐插秧机拥有量分别达1100台、717台、1063台。

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农民收稻效率低的问题,农机推广站开始采用割晒机实行分段式收割。虽然免去了农民收割的步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农民还是需要自己动手捆扎、运输、清洗、脱粒。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农机推广站引进了一批联合收割机,进一步提高了收割效率。这批联合收割机需一名驾驶员、一名装袋辅助人员,能自动完成收割、脱粒、清洗、装袋一系列步骤,进一步提高了收割效率,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割近20亩稻。

进入21世纪,联合收割机得到进一步完善,效率更高、破粒率更低。2010年起,新型的联合收割机仅需一名驾驶员就能完成收割、脱粒、清洗、装袋这些环节,一天能收割40多亩。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